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51数据的收集说课内容摘要:
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知识的思维过程。 ( 二 ) 、 引导操作 ,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 产生收集数据的过程 ( 由学生担任调查的主持 , 对全体同学进行调查。 ) 假若统计结果为: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电脑课。 则教师顺势说: “ 让我们回顾刚才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 科目 语 数 外 社会 地 音 体 美 政 劳技 电脑 人数 5 1 2 3 7 4 0 2 15 6 5 第一步 、 明确调查问题 ——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 第二步 、 确定调查对象 ——我班每一个同学。 第三步 、 选择调查方法 ——可以用举手或站起来的方法。 第四步 、 展开调查 ——主持人报到某一门学科时 ,喜欢的同学举手 ( 站出来 )。 第五步 、 记录结果 ——数出举手 ( 站出来 ) 人数 ,记录在表格上。 第六步 、 得出结论 ——人数最多的学科即为最喜欢的学科。 从而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 , 得出数据收集的过程有这样几个步骤: 这一部分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课的开始 , 通过创设情境 , 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进入数据收集阶段。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把学习的主动权带给学生。 教师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 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境出发 , 向他们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方法。 介绍频数 、 频率概念 先结合刚才调查的过程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 然后提出问题: 在下列一组数: 8 86 8888 86 68 666中 , 数字 8和 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 可以达到及时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的目的。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51数据的收集说课
相关推荐
立之际,是否全国领土已经基本解放。 四、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在什么时候解放。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 1951) (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 指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阿沛 阿旺晋美 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 他们对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什么贡献。 过程 向西藏进军誓师大会 1950年 9月 ,贺龙等在检查进西藏部队的准备工作 解放大军挺进西藏 1951年 4月
体裁。 从本质上看,她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可以说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所谓“散文其形,诗意其质”,即是对这种文体的简明概括。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
《 论语 》 文化成就 课本 P112。 感想 :孔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正是他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理解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永不落伍。 讲一讲 你能否讲一讲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 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 “ 孔孟之 道 ”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d> r d= r d< r 三 、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并且平分弦所的两条弧 . ● O A B C D M└ ③ AM=BM, 重视: 模型 “ 垂径定理三角形 ” 若 ① CD是直径 ② CD⊥ AB 可推得 ⌒ ⌒ ④ AC=BC, ⌒ ⌒ ⑤ AD=BD. ⌒ ⌒ ④ AC=BC, ⌒ ⌒ ⑤ AD=BD. 只要具备其中两个条件
()1()1(22nnnnannna答案:三、根据数列前 n项和求数列通项公式 ,要分 n=1和 n≥ 2两种情况来求,然后验证两种情形可否用统 一解析式表示,若不能统一,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① ;② 例 4:已知下面各数列 的前 n项和 为的公式, 求 的通项公式 223nS n n 32nnS 45nan答案:① 2,321
①去掉,除掉。 ②避免。 ③不可。 景色奇异 ①不同的。 ②分别。 ③奇怪。 ④另外的,别的。 ⑤特别的。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 √”,错的画“”。 1. “海参”的“参”读 shēn。 ( ) 2. “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儿”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