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5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运算内容摘要:
D 与 BC 的中点.设 BA→= a , BC→= b ,试用 a , b为基底表示向量 EF→, DF→, CD→. [ 解析 ] EF→= EA→+ AB→+ BF→=-16b - a +12b =13b - a , DF→= DE→+ EF→=-16b + (13b - a ) =16b - a , CD→= CF→+ FD→=-12b - (16b - a ) = a -23b .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已知 A ( - 2,4) , B (3 ,- 1) , C ( - 3 ,- 4) . 设 AB→= a , BC→= b , CA→= c ,且 CM→= 3 c , CN→=- 2 b , ( 1) 求 3 a + b - 3 c ; ( 2) 求满足 a = m b + n c 的实数 m , n ; ( 3) 求 M , N 的坐标及向量 MN→的坐标. [ 思路分析 ]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向量的坐标与其起点、终点坐标的关系求解. [ 规范解答 ] 由已知得 a = (5 ,- 5) , b = ( - 6 ,- 3) , c =(1,8) . (1) 3 a + b - 3 c = 3( 5 ,- 5) + ( - 6 ,- 3) - 3( 1,8) = (15 - 6 - 3 ,- 15 - 3 - 24) = (6 ,- 42) . (2) ∵ m b + n c = ( - 6 m + n ,- 3 m + 8 n ) = (5 ,- 5) , ∴ - 6 m + n = 5- 3 m + 8 n =- 5,解得 m =- 1n =- 1. (3) ∵ CM→= OM→- OC→= 3 c , ∴ OM→= 3 c + OC→= (3,24 ) + ( - 3 ,- 4) = (0,20 ) . ∴ M (0,20 ) . 又 ∵ CN→= ON→- OC→=- 2 b , ∴ ON→=- 2 b + OC→= (12,6 ) + ( - 3 ,- 4) = (9,2) . ∴ N (9,2) , ∴ MN→= (9 ,- 18) . [ 方法总结 ] ( 1) 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加、减、数乘运算法则进行,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出向量的坐标,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 2) 利用坐标运算求向量的基底表示,一般先求出基底向量和被表示向量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系数. ( 文 ) 在平行四边形 AB CD 中, AC 为一条对角线,若 AB→=( 2,4) , AC→= ( 1,3) ,则 BD→= ( ) A . ( - 2 ,- 4) B . ( - 3 ,- 5) C . ( 3,5) D . ( 2,4) [ 答案 ] B [ 解析 ] 由题意得 BD→= AD→- AB→= BC→- AB→= ( AC→- AB→) -AB→= AC→- 2 AB→= ( 1,3) - 2( 2,4) = ( - 3 ,- 5) . ( 理 ) 已知点 A ( - 1,2) , B ( 2,8) 以及 AC→=13AB→, DA→=-13BA→,求点 C 、 D 的坐标和 CD→的坐标. [ 分析 ] 根据题意可设出点 C 、 D 的坐标,然后利用已知的两个关系式列方程组,求出坐标. [ 解析 ] 设点 C 、 D 的坐标分别为 ( x1, y1) , ( x2, y2) , 由题意得 AC→= ( x1+ 1 , y1- 2) , AB→= ( 3,6) , DA→= ( - 1 - x2,2 - y2) , BA→= ( - 3 ,- 6) . 因为 AC→=13AB→, DA→=-13BA→, 所以有 x1+ 1 = 1 ,y1- 2 = 2和 - 1 - x2= 1 ,2 - y2= 2 ,解得 x1= 0 ,y1= 4和 x2=- 2 ,y2= 0 , 所以点 C 、 D 的坐标分别是 ( 0,4) , ( - 2,0) , 从而 CD→= ( - 2 ,- 4) .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 a = (3,2) , b = ( - 1,2) , c =(4,1) ,请解答下列问题: (1) 求满足 a = m b + n c 的实数 m , n ; (2) 若 ( a + k c ) ∥ (2 b - a ) ,求实数 k ; (3) 若 d 满足 ( d - c ) ∥ ( a + b ) ,且 | d - c |= 5 ,求 d . [ 思路分析 ] ( 1) 向量相等对应坐标相等。北师大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5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运算
相关推荐
= AO→+ OB→,故 CA→ AB→= CA→( AO→+ OB→) = CA→ AO→+ CA→ OB→. 而 AO→=-12CA→, CA→⊥ OB→. 所以 CA→ AB→=-12CA→2=- 8. 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求夹角与模 已知 |a |= 4 , |b |= 3 , (2 a - 3 b ) (2 a + b ) = 61. (1) 求 a 与 b 的夹角 θ ; (2) 求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 规范解答 ] ∵ a 0 , b 0 , c 0 , ∴bca+cab≥ 2bcacab= 2 c ; bca+abc≥ 2bcaabc= 2 b ; cab+abc≥ 2cababc= 2 a . 以上三式相加得: 2(bca+cab+abc) ≥ 2( a + b + c ) . 即bca+cab+abc≥ a + b + c . [ 方法总结 ]
x20 , 解集为 { x | x ∈ R 且 x ≠ 0} ; ③ a 0 时,-a4a3, 解集为 { x | x a3或 x -a4} . [ 方法总结 ] 1.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 1) 对不等式变形,使一端为 0 且二次项系数大于 0 ,即 ax2+ bx + c 0( a 0) , ax2+ bx + c 0( a 0) ; ( 2) 计算相应的判别式; ( 3) 当
为 75176。 、 30176。 ,于水面 C 处测得 B 点和 D点仰角均为 60176。 , AC = . 试探究图中 B 、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 B 、 D 的距离 ( 计算结果精确到 , 2 ≈ , 6 ≈ ) . [ 分析 ] 计算 ∠ AD C → AC = DC → AB = BD → 在 △ ABC 中计算 AB → 求得 BD [ 解析 ] 在 △ AC
76。 + sin15176。 sin9176。 =sin15176。 c os9176。 - c os15176。 c os9176。 =- tan 15176。 =-tan 45176。 - tan 30176。 1 + tan 45176。 tan 30176。 = 3 - 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逆用与变形应用 (1) 已知 sin( α +π6) + c os α =453
5 176。 , 整理得 c2- 6 c + 1 = 0 ,解得 c =6 + 22或 c =6 - 22. 又 c os A =b2+ c2- a22 bc, ① 当 a = 3 , b = 2 , c =6 - 22时 , 由 ① 可得 c os A =-12, 故 A = 120176。 ; 当 a = 3 , b = 2 , c =6 + 22时 , 由 ① 可得 c os A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