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上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及练习内容摘要:

观景的心态情趣。 读来妙趣横生。 第二篇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交待出游的缘由。 “中郎拉予”写出 了“我”被动出游的心态。 第二部分重点写出游时遇到沙尘暴的狼狈情景。 第三部分通过回忆江南春景作对比,引发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 是文章的中心部分。 两篇文章,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 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 (三)写作特点 明朝著名的“公安三袁”,即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袁中道(小修)三兄弟都爱写游记小品,中郎与小修各有一篇《游高梁桥记》,春三月的游览,有一回还是同游,但他们游毕的印象与心境竟大相径庭。 袁小修的同名游记却采取了严格写实的笔法。 “时街民皆穿 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中郎的记游,把小风景的美感无限放大,而把大环境的恶劣忽略不计。 小修则相反,他对被大环境污染的小风景的美感忽略不计,而对大环境的恶化程度浓墨描绘,深恶痛绝。 (四)重点语句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这是很高雅的情趣。 趺坐“古根”上,就暗示着不求一般的物质享受,而以自然为美。 古根不像椅子那样舒服,但是情趣却自然。 “茗饮以为酒”。 以茶当酒(古诗有句云:“寒夜客来 茶当酒”),比之饮酒要高雅。 在这种情境中,作者是很 超然的。 把鱼鸟之飞翔和人物的往来,或者说,把世俗之人和鱼鸟一样,当成好玩的景象(“以为戏具”),从这里可以看出作 者强调自己沉醉于“山情水意”。 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针对世俗之人,表示了对他们的藐视,表白自己的优越。 笔力就在于取两种乐趣的对比,显示自己的高雅。 这是一篇游记,从字面上来说,重点、焦点、感人之点应该是在游的过程中,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游的过程中,所见之景,如“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和世俗之人观感也许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游,而在内心感受 ,对于乐和趣的感觉。 “世人以为痴者,我以为乐;世俗以为乐者,我以为呆。 ” 《白洋潮》 (一)文章主旨 写作者与朋友在白洋观潮的经过,重点描述了潮到塘后的雄伟气势和壮阔场面。 (二)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 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 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 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此其二。 再近,则“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此其三。 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