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三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内容摘要: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 ) 生:我们数学书的厚还不到 1厘米呢。 所以,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那就是毫米,可以用 mm来表示。 (板书:毫米 mm) 1 毫米究竟有多长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 (投影展示 一把直尺 ) 介绍:直尺上 1 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 就是 1毫米。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毫米的长度。 ( 2)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 1厘米 =10 毫米。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或者厚是接近 1毫米的。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枚1分硬币和一张电话卡,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厚度。 (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测量。 ) 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的,它们的厚度都很接近 1毫米。 请小朋友们捏一捏,感受一下 1 毫米。 (停留 半分钟让孩子感受。 ) 拿出一张白纸捏一捏,这张纸的厚有 1毫米吗。 那么请小朋友们捏一捏,看究竟多少张纸的厚度是 1毫米。 用直尺量一量,你捏得是不是准确。 你 们知道 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 1 毫米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 (课件呈现 1 毫米 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 10毫米暂 停。 ) 引导: 我们可以说 1厘米 等于„„。 生: 10毫米。 (板书: 1厘米 =10 毫米) 引导:再接着往下数 1 小格呢。 再数 1格呢。 (课件 呈现:接着 数到 15毫米。 ) 现在你们能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了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分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 [反思 :在教学毫米的环节中,教师通过量不到 1 厘米厚的数学书,引出长度单位毫米,使学生体会到毫米的建立 是日常生活测量的需要,体验学习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格,沟通厘米和毫米间的十进关系,再通过测量 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以及捏 10 张纸的厚度,列举 1毫米长的物体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 ] 三、巩固练习 完成 “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到现在,豆荚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呈现 豆荚老师的问题 :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 你是怎么知道的。 完成 “想想做做”第 3 题。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根据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选定合适的单位,然后进行测量。 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完成 “想想做做”第 4 题。 真高兴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了。 瞧。 茄子老师都忍不住想考一考大家了。 (课件呈现茄子老师的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 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 (分四人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 )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