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四册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内容摘要:
济发 展,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等等,因此并不能仅仅把德意志帝国的崛起简单地归结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铁资源,这是片面的观点。 第 16 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 16世纪中,俄国形成沙皇专制制度;知道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从 16世纪中叶 — 20 世纪初俄国扩张的结果。 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 1861年改革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技能: 学会制作俄国领土扩张过程的空间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 1861 年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学会从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角度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学会从主观动因和客观条件两方面去分析某一历史现象发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关于改革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认同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 ;改革往往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成功的改革往往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各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都对近代俄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比较两者的异同。 相同点 : a、都是为 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主观上都是代表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改革。 C、都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改革后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e、改革后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农奴主阶级所进行的旨在维护农奴制而进行的改革,改革不仅没有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农奴制;而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制作 16—— 19 世纪俄国扩张的空间示意图。 欧 亚 洲 洲 越过乌拉尔,向西伯利亚扩张,侵入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 吞并伏尔加河下游,控制通向里海的航道,兼并 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夺取黑海出海口 侵占高加索和中亚地区 内陆小国 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 —— 沙皇俄国 (二)探索与争鸣 运用课文提供的史实和马克思对俄国扩张的分析,并联系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相关知识,谈谈俄国成为世界上版图最大国家的主观动因和客观条件。 提示: 俄国从 16世纪时的一个内陆小国发展为 20世纪初期的地跨亚欧两洲、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南临黑海、北面北冰洋的世界领土范围最大的帝国,其扩张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16 世纪中后期至 17 世纪中叶、彼得一世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叶、19世纪下半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庞大的领土,分析原因如下: 主观动因: 由于俄国早期是一个内陆小国,因此历代统治者对领土的渴望极端强烈,都以对外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如在彼得一世时曾说过:“在征服世界方面,俄国缺少的只是士气。 ”对俄国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争取出海口,于是彼得的座右铭就是:俄国需 要的是水域。 在其执政的 36 年中,年年都有侵略战争。 而到叶卡特林娜二世时为了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侵略行动,她曾毫不掩饰地叫嚷:“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欧洲就会全部落到俄罗斯统治之下。 ”沙皇俄国的侵略野心是无止境的,尼古拉一世曾狂妄地叫嚷:“俄国国旗不论在哪里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 ” 19 世纪末尼古拉二世也曾叫嚷:“在东亚确立和扩张俄罗斯势力,从长远来看,正是我们统治世界的课题。 ”从历代沙皇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俄国统治者对外扩张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和决心,这是导致俄国始终坚持扩张政策的最主要动因。 由于俄国在近代化的道 路上始终落后于西欧国家,农奴制一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于是俄国国内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而俄国统治者认为解决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外侵略扩张,以此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这也是俄国扩张的动因之一。 客观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大国崛起,对俄国产生强烈刺激。 沙皇俄国周边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东边越过乌拉尔山之后面对的是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南下可以进入高加索和黑海沿岸,西边可以进入波罗的海。 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俄国的扩张创造条件,如俄国从 17世纪到。华师大版历史第四册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
相关推荐
) 和公元前508年的“ 克利斯提尼改革 ”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 最终确立 ) 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 里程碑。 希波战争之后 (公元前 5 世纪以后), 伯里 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内容 P27页),保证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 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 “伯里克利时代”。 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 全盛时期。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 说出 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 (2)+45991+5; (3)5533; (7)682++; 3.当 a=13, b=, c=, d=,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 (2)abc; (3)a(b+c+d); (4)abcd; (5)a(bd);
代数式 的值是由代数式 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 学生加深印象 网 ] 然后 ,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 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 例 1 当 x=7, y=4, z=0时
岛、然后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后是“新界”。 香港岛、九龙、“新界”的地理位置是读图识图的重点。 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分别是在 1840年《南京条约》、 1860 年《北京条约》、 1898 年被割占 (强租 )的,通过再现历史史实,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政府已于 1997年 7月 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权,到 2020年,已经 8周年了。 参考答案: (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 B
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 3)剩余劳动力的客观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 地上转移出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意义: ①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② 有利于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技术。 ③ 有利于扩大农民的致富途径。 ④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项目。 ⑤ 有利于改变城乡的布局,一大批小城镇相继兴起。 ⑥ 有利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成为国民 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的胜利意义 “ 不下于淮海战役 ” ,它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顿经济秩序的成功,说明了人民政权完全有能 力在经济上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用三年时间,顺利地完成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作用】 :这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 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影响: 整顿经济秩序的成功,为人民政权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