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内容摘要:
的胜利意义 “ 不下于淮海战役 ” ,它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顿经济秩序的成功,说明了人民政权完全有能 力在经济上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用三年时间,顺利地完成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作用】 :这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 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影响: 整顿经济秩序的成功,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抗美援朝: 教师简介第二世界大战的朝鲜半岛的形势由于美苏两面分区受降,并在各自控制区推行不同政策,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双方发展道路的不同造成了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朝鲜战争。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在建国初期困难情况下,我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 朝鲜是中国近邻,又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朝鲜面临危急,我们不能生视不救,而要尽国际主义义务。 况且唇亡齿寒,早有古训。 原因: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入侵朝鲜,并公然派海军第七舰队武装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 美国无 视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中国面临 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 经过 ① 时间: 1950 年 10 月 —— 1953年 7月 ②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③ 指挥者:彭德怀 ⑤ 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⑥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⑦ 英雄人物:着重介绍黄。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
相关推荐
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 3)剩余劳动力的客观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 地上转移出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意义: ①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② 有利于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技术。 ③ 有利于扩大农民的致富途径。 ④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项目。 ⑤ 有利于改变城乡的布局,一大批小城镇相继兴起。 ⑥ 有利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成为国民 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岛、然后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后是“新界”。 香港岛、九龙、“新界”的地理位置是读图识图的重点。 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分别是在 1840年《南京条约》、 1860 年《北京条约》、 1898 年被割占 (强租 )的,通过再现历史史实,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政府已于 1997年 7月 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权,到 2020年,已经 8周年了。 参考答案: (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 B
济发 展,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等等,因此并不能仅仅把德意志帝国的崛起简单地归结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铁资源,这是片面的观点。 第 16 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 16世纪中,俄国形成沙皇专制制度;知道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从 16世纪中叶 — 20 世纪初俄国扩张的结果。 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 1861年改革的原因
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 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⑵ 改革方向: 建立 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 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 主要特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⑸
20 年,高等教育体系形成。 (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②培养层次分明 ③办学形式多样 ④学科门类齐全) 世纪 90 年代,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优先发展,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 1)改革目的:①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 ②优化教育结构,全面 提高教育质量; ③理顺政府 、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
头号敌人 ,为了镇压共产党“围剿”红军 ,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 . .训练 .工业基础处于劣势 ,打起来三日必亡 ,只能选择放弃抵抗 . 国制裁日本 . 蒋介石政府实行 不抵抗政策的 后果 东北三省沦亡 2、1932年,在长春成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东北成为殖民地 “九一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