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00- 1,125,000=675,900( 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 — B公司 ( 股权投资差额 ) 675,9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 B公司 ( 投资成本 ) 675,900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 , 初始投资成本 =(410,000+40,000)+(1800,000675,900) =1,575,000(元 ) 借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成本 4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40,000 A企业应享有 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4,500,000400,000+400,000) 35% =1,575,000(元 ) 初始投资成本 = A企业应享有 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股权投资差额按 10年摊销 , 由于 20X1年 1- 6月份已经摊销了 6个月 , 因此 , 尚可摊销年限为 , 114个月。 20X1年 7- 12月份应摊销额 =( 68,400+ 675,900)247。 114 6 =744,300247。 114 6 =39,174( 元 ) 借:投资收益 — 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39,174 贷:长期股权投资 — B公司 ( 股权投资差额 ) 39,174 ⑤ 计算 20X1年 7- 12月份应享有的投资收益=400,000 35% =140,000( 元 ) 借:长期股权投资 —— B企业 ( 损益调整 ) 140,000 贷:投资收益 —— 股权投资收益 140,000 2.未来适用法 ( 1)定义 它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 2)运用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帐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保留原有的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并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再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 3)实例 ABC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 96年 1月 1日起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96年 1月 1日的存货价值为 250万元元, 96年 12月 31日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元,当年销售额为 2500万元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合计为 1800万元元。 假设在 96年会计政策没有改变,即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 96年 12月 31日的存货价值则为 450万元元,假设该年度的其他费用为 120万元元,所得税率为 33%。 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 96年期初存货不能合理进行调整,因此,ABC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ABC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调整采用先出先出法下的 1996年期初存货余额,只对变更日后存货的计价改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即可。 (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根据本例中给出的数据, 1996年改变会计政策后 , ABC公司的销售成本计算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 2500000+ 18000000- 2200000 = 18300000(元) 假设 1996年ABC公司没有变更会计政策,则其销售成本计算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 2500000+ 18000000- 4500000 = 16000000(元) 两者销售成本的差额为 2300000元,ABC公司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了 2300000元。 扣除所得税的影响,使当期净利润减少了 1541000元( 2300000 67%)。 ( 2)附注说明 本年度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存货的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此项会计政策的变更无法确定其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使当期净利润减少了 1541000元。 两种会计政策下的盈利情况对比如下: 假设不变更会计政策,则ABC公司的净利润为: 5226000元 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 1541000 本年净利润 : 3685000 注:本年利润计算过程如下: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销售收入 25000000 25000000 减:销售成本 16000000 18300000 主营业务利润 9000000 6700000 减:其他费用 1200000 1200000 利润总额 7800000 5500000 所得税 574000 1815000 净利润 5226000 3685000 3.会计政策变更方法的选择 会计政策变更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①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②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3.会计政策变更方法的选择 ( 2)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属于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策,还是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六)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企业应按本准则的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会计政策变更的有关事项: ( 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六)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 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 累积影响数; ②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 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 ③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 ( 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包括在会 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以 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金额。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一、会计估计概述 (一)会计估计的定义和内容 会计估计的定义: 指企业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 1. 坏帐; 2. 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 分陈旧过时; 3. 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 4. 无形资产的受益期; 5. 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 6. 或有损失; 7. 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