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内容摘要: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 ”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这首民谣的意思是男丁都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 除这两项工程征用发力 70万人外,还有防御匈奴的有 30万,戍守五岭的有 50万,如果再算上修筑其它工程和搞运输的人力,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 200万,而当时全国总共也大约只有 2020万人口,被片发的强 壮劳力竟然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这种无休止无归期的征发之下,百姓的力役比以往多出几十倍,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由于这一现象,在长城脚下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哪些呢。 ( PPT。 10) (三)、残酷的法律( PPT。 11) 秦残酷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①族诛: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 (在秦时,夷三族是法定常刑,范围包括主犯上溯三世到祖父、下延三世及孙的男性世系亲属集团。 族诛实际上是死刑的扩大化,是 把连带责任强调到极端的一种最为惨重的刑法。 ) ②连坐: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按株连范围的不同而分同居、亲友、同族、邻里、官吏上下级、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连坐。 秦时,连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如政治性的叛乱、隐匿人口、妨碍国家赋税航向的征发、偷盗罪、官吏职务犯罪等。 ) 造成结果:“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监牢里就象是市场一样。 形容罪犯很多。 ) 族诛、连坐自秦以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才废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