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内容摘要: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 ”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这首民谣的意思是男丁都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 除这两项工程征用发力 70万人外,还有防御匈奴的有 30万,戍守五岭的有 50万,如果再算上修筑其它工程和搞运输的人力,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 200万,而当时全国总共也大约只有 2020万人口,被片发的强 壮劳力竟然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这种无休止无归期的征发之下,百姓的力役比以往多出几十倍,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由于这一现象,在长城脚下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哪些呢。 ( PPT。 10) (三)、残酷的法律( PPT。 11) 秦残酷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①族诛: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 (在秦时,夷三族是法定常刑,范围包括主犯上溯三世到祖父、下延三世及孙的男性世系亲属集团。 族诛实际上是死刑的扩大化,是 把连带责任强调到极端的一种最为惨重的刑法。 ) ②连坐: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按株连范围的不同而分同居、亲友、同族、邻里、官吏上下级、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连坐。 秦时,连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如政治性的叛乱、隐匿人口、妨碍国家赋税航向的征发、偷盗罪、官吏职务犯罪等。 ) 造成结果:“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监牢里就象是市场一样。 形容罪犯很多。 ) 族诛、连坐自秦以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才废除。华师大版七上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
相关推荐
教学过程 一 、复 习 ?[ 2.看以下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你能否画出它的对称轴 ? 二、新课 1.试着画出下边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用折叠的方法检验所画的对称轴是否准确,如果准确的话,请你总结方法,并 说出如何判 断对 称轴的位置 2.对称轴的画法 首先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组对称点,连结 对称点,其次画对称 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该图形的对称轴。 3.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举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 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 AB与 AC重合,点 B与点 C重合,线段 BD与 CD也重合,所以∠ B=∠ 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 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由于 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 BD= CD,
0 次. 出现奇数点的机会在 6 次中约有 3 次,因此在 3000 次中约有 1500 次. 例 3 下列哪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 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 6 点朝上; 2.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它正在 播放动画片; 3.当室外温度低于 5℃时,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会结成冰; 4.某汽油油罐失火
,灭 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 3.《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 的制度是 ( ) “上古三代”是 ( ) ①夏 ②商 ③西周 ④东周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 ) A.夏 ,殷在今天河南的 ( ) A.洛阳 ,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是 ( ) 、纣
鹿 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曾写了一篇文章,赞扬我国的一位古史传说人物。 其中写道:“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问这是哪位古史传说人物 ( )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 “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 ) 、黄帝两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中,正确的是 ( ) ①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
、《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 病论》 南北朝时有一本专著,在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成为官定算术教科书的是( ) A、 《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我国古代人民 很早就制定出了一年中的 24 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下列内容不是《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