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2内容摘要:
经济 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 五铢钱 六辅渠、白渠、黄河 文化 献书 董仲舒 五经博士 太学 轮台罪已 △ 布点小结 本课以汉武帝为主线,强调统一国家的巩固。 经过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人口增值,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奋发有为的汉武帝,积极开拓,自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生述点都比较差,大部分的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卫青、霍去病两个人的故事上,对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几乎就没有同学 注意到) 〔分层推进 〕(约 20 分钟) △ 再读教材 △ 快速提问 ① 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阶段是谁在位时期。 (汉武帝刘彻,指导学生课本中的图片:汉武帝像) ② 有关汉武帝反击匈奴的问题 ⑴ 汉武帝为什么要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 (秦汉以来,匈奴不断南下骚扰,北部边郡不得安宁 ) ⑵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积蓄了足够的粮食、钱财和战马,训练了勇敢善战的士兵) ⑶ 公元前 127年至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战争。 (三次 ) ⑷ 统帅是谁。 (卫青、霍去病,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小字,补充有关卫青、霍去病的故 事 ) ⑸ 结果怎样。 (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 ⑹ 打败匈奴后,汉武帝为经营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河西设郡、兴修边塞、续修长城、河西屯田 ) ⑺ 以上四项中,标志着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开始的是什么。 (河西屯田 ) ⑻ 河西屯田的目的是什么。 (为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 ) ⑼ 河西屯田的方法是什么。 (迁徙内地的汉族人民前往河西。 以上两点也是我们把河西屯田作为西汉王朝开始经营西域标志的原因 ) ③“ 西南夷 ” ⑴ 什么叫 “ 西南夷 ”。 (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族、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文、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 “ 西南夷 ”) ⑵“ 西南夷 ” 中较著名的有哪些。 (夜郎、滇国。 指导学生回忆成语 “ 夜郎自大 ” , “ 滇 ”是现在哪个省的简称 ) ⑶ 西汉王朝对 “ 西南夷 ” 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顺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汉族官吏在西南地区举办学校;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到西南 ) ④“ 东胡 ” ⑴ 什么叫 “ 东胡 ”。 (汉初,东北地区居住着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称作 “ 东胡 ”) ⑵ 汉武帝时,乌桓族被霍去病迁到哪里。 (上谷、渔阳、辽东等地 ) ⑤ 经济措施 ⑴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⑵ 公元前 118 年,汉武帝下令废除半两钱,改铸什么。 (五铢钱, 700 多年间成为我国标准铸币 ) ⑶ 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了哪两条渠。 (六辅渠、白渠 ) ⑷ 汉武帝时,经过大规模整治的黄河,在以后多少年中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80年 )。华师大版七上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2
相关推荐
际,讨论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 江南经济和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 南下路线相应 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 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手工业的特色:突出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并成为上升 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官、占有田庄、私人武装 △ 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把内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 光武中兴 ” 是本课的重点, “ 中兴 ” 是指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我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把它与 “ 文景之治 ” 联系起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分层推进〕( 约 20分钟) △ 再读教材 △ 快速提问 ① 东汉(公元 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东汉。 提醒学生注意
绍 ( ) 壁之战 、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支持,联合孙权,对 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的人是 ( ) 攸 ( ) 野之战 ,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 ) 飞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汉称帝 立魏国 ( ) ,曾从内地迁徙汉族人前往河西屯田 、河南屯田,后又在许一带屯田成功
性的道理,需要同学们深入分析理解。 “拓展阅读 ”中有一篇萧春雷的《讽谏小议》,可把邹忌和曹刿放进去 “对号入座 ”,看看他们的讽谏属于文中提到的哪种方式。 本单元 “比较 •探究 ”和 “拓展阅读 ”中各有一篇关于古人在外交上对付君王的故事。 选自《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从口 语交际的角度,分析唐雎化险为夷的原因。 选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中,晏子采用的是与唐雎的 “硬外交
乎要燃烧起来了 ”。 理解 “ 炙烤 ” 的意思。 生: “ 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 理解: “ 有气无力 ”。 师: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天热极了,大象又累又渴,难受死了。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师:请大家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的情景。 师:一群大象向河边走来,本想痛痛快快地饱喝一顿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2 3 三、赞美小英雄 1 2 3 4 5 四、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 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