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黄河ppt课件内容摘要:
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 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 关于历史 ……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 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 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 14℃ ,最低的地区小于 4℃。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 ℃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 ℃。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秦岭。 关于地理 …… 有关黄河的源头,中国史籍中有不少记载。 两千多年来,尤其是唐以后,不少人曾涉足黄河源地区,进行过多次有关黄河源头的探索。 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 费尽千辛万苦, 他们都未能穷达源头。 1952年 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及 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一支 60余人的黄河源查勘队,历时四个多月,行程 5000公里,查勘后确认约古宗列曲(玛曲)为黄河正源。 70年代也有人认为黄河正源为卡日曲,学术界尚无定论。 对黄河源头始终未有准确的记载。 约古宗。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黄河ppt课件
相关推荐
轧成粉末 只有香如故。 任凭 荒凉的驿亭外,残破的断桥边, 一株腊梅孤独地开放着,无人眷顾无人欣赏。 已是黄昏日暮,她正独自悲叹, 偏又遭到凄风苦雨的摧残。 她原本就无意与百花争占春光, 任凭百花猜疑嫉妒。 即使花瓣凋谢飘落化作泥土,又被碾轧成灰尘, 只有她那幽香仍像从前一样。 上 阕:梅的处境。 ①造 境。 (荒凉) ②抒 情。 (寂寞) 下阕:梅的品格,托物寄志
的各国记者人数。 • 背景 ( 12 、 15)回顾香港的屈辱历史和邓小平的夙愿。 这则消息的结构是怎样的。 • 前三段 “倒金字塔式” • 中间部分 “金字塔式” • 后三段 “倒金字塔式” • 这则消息的结构采用了“ 倒金字塔式 ” 和 “ 金字塔式 ”相结合的方式 课文的结尾部分交代了出席仪式的其他人员和各国记者人数。 这部分能否删去。 为什么。 跳读课文,思考: • 本文出现的数字多达
立志, 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贫者 语 于富者曰 圣人之道, 卒 人鲁也传之 研读课文 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 ……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作者通过两问两答(设问句)提出看法。 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为”。 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 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
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 指生朗读课文。 正字音。 识词义。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 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讨论
河却跟公路、铁路一样,不存在源头,是两端互为首尾,并且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于 1881年在救国工程师雷赛主持下开始修建。 他破产后,由美国人在 1914年完成。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通航后,两洋之间的航线可缩短 11000至 14500公里。 苏伊士运河 古罗马人开凿运河运输货物,但规模较小。 英国在公元 65年修凿了福斯戴克运河
借用双关 抒写感受 尾联: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 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 戚继光、郑成功。 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板书课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