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盗草生活的棱镜及练习内容摘要:

料,形成自己的一定理解,但不必过多介绍。 理解,主要依据他们接触过的有关文学作品包括课本及课外作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体应了解: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 的“蛇”也像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 写动物比较自由,又增添人们阅读(包括听故事)的好奇心和惊异感。 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致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 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认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 其实,自然界中的蛇,不要说“恶人”,连“恶蛇”都没有多少资格称得上,更不用说“成精”了。 总 之,文学作品中的“蛇”与自然界中的蛇往往是两码事,而文学是虚构的,寓意截然相反就毫不足怪了。 能明白此点就行了。 如果在查阅资料中了解更多一点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那也可适当多作一点介绍。 不同于本单元的其他蛇、狼的故事,可以上网、上图书馆、上书店或到民间采风收集,目的无非以更多一点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第三题 此题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盗草》所歌颂的重情重义的美好情感。 这和第一题、第二题一样,通过一项语文活动,感受我国民间流传的这一美丽故事和动人情感。 对于《盗草》,感受 它的基本情感。 此题的目的之二是比较、体味《盗草》的语言表达形式与其他散文故事的区别,主要是在“改写”中增强感悟。 综合性学习:生活的棱镜 一、设计意图 (一)在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深化对寓言故事的文化品格的理解,提高语言文化品位。 (二)通过讲述成语寓言故事的活动,进一步锻炼口头流畅表达的能力。 (三)通过创作和表演寓言剧的系列活动,丰富课外语文生活,培养对于演剧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自主组织文艺活动的能力,并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创造精神,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事项 (一)本次实践共两个活动项目,讲故事为较单纯的口头表达,演剧系列活动则综合性较强。 活动的共同主旨是在实践中培养语文创造力。 (二)成语和寓言本次“讲故事”活动的意义在于创造性。 此前几次的“讲”(复述课文故事、说明作品推荐理由和描述阅读感受、讲述亲情故事)大抵都属“如实道来”,难度相对较低些,而本次的“讲”虽有成语、寓言的“本事”为基础,但要求有所创造。 创造性就在于,一是要“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二是要“增加一点细节和对心理 活动的形容”。 这是教师指导时应当把握的两个要点。 (三)寓言剧表演这是本学期最大型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改编排练、演出评比、‘记者招待会’”三个系列子项,内容丰富,头绪多,涉及面广,应周密组织,认真准备,开展好各项活动。 1. 演出剧目有两个,宜成立两套编导及职能小组。 2. 演出前主要的准备工作,教科书中已大体列出,更细致的安排应由编导小组自主商定。 3. 必须动员全体同学参与活动,并注意角色和职司的分配是否妥当。 如发现不妥处,可根据“扬长避短,各尽其能”的原则,提出建议供编导小组参 考。 4. “观众”最容易成为指导的盲点,因此,动员时应当让没有具体职责的“观众”明确要做的事情,如观摩排练、提建议、写新闻等等。 三、活动建议 (一)大多没有尝试过剧本的写作,因此,宜学习一些关于剧本编写的常识。 (二)为提高全体参与热情,可通过适当方式,让全体竞选编导、各角色。 对主要角色可设A、 B、 C 三角,以排练效果最终决定谁为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