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下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学生边听边说出每个段落的主奏乐器,教师把学生总结的结果在黑板上板书。 ) 教师:听完这首乐曲,你们觉得乐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段呢。 (学生讨论后答) 乐曲的第三段用了所有乐器的合奏来表现的,这样处理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乐曲的第三段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两段形成了一个对比,加上各种乐器的加入,使得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里的动物都放声地歌唱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段落变化、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映,提高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在感受与鉴赏的这一环节中,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至深地体验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在情感,并结合本班音乐特长生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提琴、吉它及与笛子音色接近的竖笛音色的教学环节,目的之一是通过同班同学的演奏,激起学生从羡慕到渴望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个目的是源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 “以听为中心 ”的原则,而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 “听而不闻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的养成。 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听赏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片段三:利用课堂乐器进行二度创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师:老师有一个想法,想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再现一下这首乐曲,试试来演奏我们自己的森林之歌,同学们你们能行吗。 主奏乐器就用我们的口风琴、小提琴、电子琴。 同学们说一说每段主题用哪种乐器。 (学生选用身边的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并自行确定每个段落的演奏乐器,并请学生用自己搜集的鸟类、蛙类声音做音响效果,师生共同再现乐曲《森林的歌声》。 )引子 1 2 1 2 3 1 口风琴 小提琴 电子琴 口风琴 合奏 口风琴 设计意图:发 展学生自主意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情绪,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 这是本课的高潮部分。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音乐教育理念。 学生运用平常的课堂乐器,自主设计各个乐段的主奏乐器,配合他们自己搜集的自然界中各种的音响效果,完整地再现了。人音版音乐四下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要求:学生在老师提示下听赏乐曲,对不 同的片段,作出不同的情绪反应,然后再交流自己
踏着轻快的步伐准备来欢迎我们呢。 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 — (播放音乐,初听 )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游览加拿大) 师:让我们跟上小麋鹿轻快的脚步,赶紧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的风光吧。 看看 哪里都有哪些吸引人的景色。 (聆听录音范唱《白桦林好地方》,感知内容) 师:有海狸,大麋鹿,湖水,平原,草房,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 面对如此惬意的景象,如此美丽的白桦林
日本民歌《红蜻蜓》,希望学后,同学们能想想蹇佳成一样大方的表演。 二、 新课教学 初次听歌,解释介绍作品,需要什么心情来学。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
愉快。 ” 三、聆听与表现主题 A 师: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在整首乐曲中,有几种特别的声音贯穿了 全曲。 生: “ 打字声、铃声、倒机 声。 ” 师: “ 这就是作曲家的高明之处。 他将打字机的三种声音融入乐曲中,让我们感觉很特别。 师: 接下来, 我们聆听乐曲的第一主题,边听边思考,打字机打了几行字。 每行字一样长吗。 (一听 A 部分主题) 师:师边听边用手势提示学生 4 行
一读。 提示注意弱起拍和附点音符的节奏。 二、感受乐曲《我和提琴》 师:请大家听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感受节拍。 (播放教材课件音乐伴奏。 ) 音乐知识: 3/8 拍 ( 1)师:这首乐曲是八三拍的。 3/8 拍号的含义你知道吗。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两弱) ( 2)比较 3/4 拍和 3/8 拍两种拍子的异同。 ( 3)八三拍的乐曲怎样指挥。
,导入新课 师:看一组图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船), 你都认识哪些船。 你们都有哪些梦想。 长大想做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的梦想写下来,然后折成小纸船,比一比谁折的纸船漂亮,独特。 (边听《小纸船的梦》,边折) 三,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