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下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学生边听边说出每个段落的主奏乐器,教师把学生总结的结果在黑板上板书。 ) 教师:听完这首乐曲,你们觉得乐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段呢。 (学生讨论后答) 乐曲的第三段用了所有乐器的合奏来表现的,这样处理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乐曲的第三段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两段形成了一个对比,加上各种乐器的加入,使得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里的动物都放声地歌唱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段落变化、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映,提高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在感受与鉴赏的这一环节中,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至深地体验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在情感,并结合本班音乐特长生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提琴、吉它及与笛子音色接近的竖笛音色的教学环节,目的之一是通过同班同学的演奏,激起学生从羡慕到渴望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个目的是源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 “以听为中心 ”的原则,而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 “听而不闻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的养成。 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听赏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片段三:利用课堂乐器进行二度创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师:老师有一个想法,想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再现一下这首乐曲,试试来演奏我们自己的森林之歌,同学们你们能行吗。 主奏乐器就用我们的口风琴、小提琴、电子琴。 同学们说一说每段主题用哪种乐器。 (学生选用身边的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并自行确定每个段落的演奏乐器,并请学生用自己搜集的鸟类、蛙类声音做音响效果,师生共同再现乐曲《森林的歌声》。 )引子 1 2 1 2 3 1 口风琴 小提琴 电子琴 口风琴 合奏 口风琴 设计意图:发 展学生自主意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情绪,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 这是本课的高潮部分。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音乐教育理念。 学生运用平常的课堂乐器,自主设计各个乐段的主奏乐器,配合他们自己搜集的自然界中各种的音响效果,完整地再现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