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五下6折线统计图4内容摘要:
:我看到从 4月 26日到 5月 1日, 新增病人还在增加,因为这个时间的线段在往上走。 教师:同学们不仅能说出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来说明人数的多与少,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说明人数的增加和较少。 很了不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 5月 1日以后的新增病人在逐渐减少,那么是不是每个月减少的人数都一样呢。 能不能从图上看出来那个月人数减少得最多呢。 (学生讨论) 学生:每个月减少的人数,我可以将挨着的两个点的人数相减,再比较就可以知道了。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我只要看哪一段斜得最厉害,这期间的新增人数就减少得最多。 教 师:他说 “ 那一段斜得最厉害 ” 是什么意思。 谁听明白了。 学生:我知道,比如说 5 月 1 日到 5月 6日,竖着看,人数减少了 2 5格, 1 格代表20人, 2 5格大约就减少了 50人。 在看 5月 6日到 11日,也是竖着看,人数减少了 1 5格,大约减少了 30人。 教师:把相邻两个点竖着比较,看人数的减少情况,是个好办法。 谁再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我发现相邻两个点横着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竖着减少得越快,这部分的线段就越陡,说明。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五下6折线统计图4
相关推荐
学生:我看到从 4月 26日到 5月 1日, 新增病人还在增加,因为这个时间的线段在往上走。 教师:同学们不仅能说出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来说明人数的多与少,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说明人数的增加和较少。 很了不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 5月 1日以后的新增病人在逐渐减少,那么是不是每个月减少的人数都一样呢。 能不能从图上看出来那个月人数减少得最多呢。
:圆柱和圆锥 二、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 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 2页 “ 找一找 ” 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 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 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读,写一写。 5: 3 读作: 10: 11读作: 35比 36写作: 55比 39写 作: 想一想,填一填。 1)、 7比 4记作( ), 7是比的( ), 4是比的( ),写成分数形式是( )。 2)、比和分数相比,( )相当于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相当于分数值。 判断题。 1)、比的 前项不能为 0。 ( ) 2)、 A:B的比值 3: 1。 ( ) 四、我的收获: 五
思维方式不同,它把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的解决问题思路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建构等量关系。 本教科书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考虑到二三学段学生学习衔接的需要,我们着重从下面加以设计。 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
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整理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的同时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整理进行评价。 其他小组分别评价,评价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总结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
师:作为设计师,设计外包装的用纸要考虑到 哪些因素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可能有如下回答: 生 1:计算长方体的表面大小。 生 2:必须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生 3:还要考虑包装纸的接头、压边部分的面积。 „„ 师:想得真好。 你用什么办法知道拼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可能有如下回答: 生 1: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 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