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五下24通分3内容摘要:

的过程以后,教师 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公倍数,并对学生找公因数的过程作适当的改动,变成 “ 找两个数的倍数 —— 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 —— 找出这些公倍数的最小公倍数 —— 用短除法找公倍数 ”后,再引导学生按这个学习过程进行探究。 这样有效地利用前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识,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半功倍地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1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作这样的思考:4=22 , 6=23。 4和 6的倍数应该是 4的因数和 6的因数的乘积,由于两个数有公因数 2,因此 这个公因数只乘一次就行了,也就是说, 4和 6的最小公倍数包含 4和 6的公因数和不同的因数。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 223=12 是 4和 6的最小公倍数,也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时,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哪个工人检验得快一些就是看哪个分数大一些,这就涉及通分的问题。 在教学具体的通分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哪个数作为新分母,二是怎样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 分。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都可以作为这两个分数的新公分母, 但是用最小公倍数作新公分母要简便一些;还要理解分数通分时,是分母要扩大一定的倍数,引起分子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学生要理解这些变化关系,才能正确掌握通分的方法。 1题时,可以把这几组数分成几类,比如两个数是互质数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 这样分类后再分别找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就更容易发现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规律。 第 2题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小红每隔 3天上一次网的意思是每 4天上一次网,比如在 9月 30日上网以后,下一次的上网时间是 10月 4日,中间相隔 10月 1日、 2日、 3日 3天,明白了这 样一个意思以后,学生才能正确地解题。 第 5题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正确或错误,还要说一说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更清晰的概念。 学生完成第 7题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比较分数大小的事例,你是怎样解决的。 通过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