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五下24通分3内容摘要:
的过程以后,教师 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公倍数,并对学生找公因数的过程作适当的改动,变成 “ 找两个数的倍数 —— 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 —— 找出这些公倍数的最小公倍数 —— 用短除法找公倍数 ”后,再引导学生按这个学习过程进行探究。 这样有效地利用前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识,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半功倍地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1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作这样的思考:4=22 , 6=23。 4和 6的倍数应该是 4的因数和 6的因数的乘积,由于两个数有公因数 2,因此 这个公因数只乘一次就行了,也就是说, 4和 6的最小公倍数包含 4和 6的公因数和不同的因数。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 223=12 是 4和 6的最小公倍数,也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时,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哪个工人检验得快一些就是看哪个分数大一些,这就涉及通分的问题。 在教学具体的通分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哪个数作为新分母,二是怎样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 分。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都可以作为这两个分数的新公分母, 但是用最小公倍数作新公分母要简便一些;还要理解分数通分时,是分母要扩大一定的倍数,引起分子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学生要理解这些变化关系,才能正确掌握通分的方法。 1题时,可以把这几组数分成几类,比如两个数是互质数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 这样分类后再分别找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就更容易发现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规律。 第 2题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小红每隔 3天上一次网的意思是每 4天上一次网,比如在 9月 30日上网以后,下一次的上网时间是 10月 4日,中间相隔 10月 1日、 2日、 3日 3天,明白了这 样一个意思以后,学生才能正确地解题。 第 5题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正确或错误,还要说一说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更清晰的概念。 学生完成第 7题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比较分数大小的事例,你是怎样解决的。 通过这。20xx春西师大版数学五下24通分3
相关推荐
系得非常紧密。 教科书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作为通分的认知需要,为通分的学习做动力方面的准备;同时通过通分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教科书是以两 个工人检验产品这个情境图展开教学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工作效率的比较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学生能从这 幅情境图中感受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价值;同时学生要比较哪个工人检验得快一些,就要涉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位小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化法的探讨上。 减小计算难度是为了使教学的重点更集中。 3时,在出示了情境图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你准备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 让学生提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和“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这两种策略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 1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
减法意义和运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当关注学生对其算理的理解。 ②注意把握好运算难度,避免复杂运算。 《标准》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分数运算部分的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分数运算不含带分数,避免复杂的运算,分数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并且在本学段关于数的认识中,只要求学生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 的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介绍一下) 你最喜欢哪个项目呢。 (学生说一说) 如果想统计一下班上同学喜欢各种项目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孩子们想的方法都很不错,那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画勾或画正字的方法可以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首先请大家拿出桌上的这张纸条,每人先选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把它写在纸上,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用“ 1”表示往返钻圈接力,“ 2”表示搬运接力,“ 3”表示拍球比赛,“ 4”表示两人三足游戏。
00+200=400, 20+60=80, 400+80=480。 学生 3: 200+260=460, 460+20=480。 学生 4: 220+200=420, 420+60=480。 学生 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可能从百位算起,都可以)„„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
表格第 3栏。 教师:每个小格有多长呢。 有的学生可能说出 “1毫米 ”,教师马上追问 “你们怎么知道每小格的长度是 1毫米的。 ” 学生:我是 …… 教师小结:你真是善于学习的好孩子。 是的, 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 ( 2)学生活动:让孩子们在直尺上找出 1毫米,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通过观察直尺,我们知道 1厘米中间有 10个小格,每一小格是 1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