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青岛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快乐农场运算律word单元备课内容摘要:

5( 72+95)○ 3957295 1449856 ○ 144( 9856) 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 282+47+153+18 895103 398( 76+98) 13487+66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计 算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设计: 减法 的简便方法 a – b – c = a ( b + c ) 教后 反思 课题 信息窗 2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课型 新授 第 4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 归纳等数学方法。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法 学法 谈话 讲授 练习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二、合作探索 ,研究问题 乘法结合律 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这个问题好吗。 (出示课件) 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 计算。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发言, 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 (学生猜想)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 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 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乘 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出示课件)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乘法交换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做练习 四、评价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教后 反思 课题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课型 新授 第 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 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 便计算。 教法 学法 谈话 讲授 练习 教具学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号宝宝”想知道大家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⑴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 ⑵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 ⑶抢答: 136 947=947□ 358 1002=1002□ (15 4) 10=15 (□□ ) ( 125 8) 5=□ (□□ )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 想一想:这两个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1、观察下面算式 125 7 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指 3名学生板演 125 7 8 125 7 8 125 7 8 =875 8 =125 8 7 =7( 125 8) =7000 =1000 7 =7 1000 =7000 =7000 =7000 ( 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 ( 3)全班交流。 着重让学生体会: 125 8 7和 7( 125 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 为什么要把 125和 8乘起来。 ( 4)教师小结:显然 第 2和第 3种方法比较简便。 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 125和 8相乘整千,再和 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 观察 25 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 (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