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4) 无伤也,请辞于军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 2)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 3) 尚书固负若属耶。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 4)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罪且及副元帅。 四、思考分析: 第一 件逸事表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 2)熟读 5— 9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积累 5— 9自然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段太尉的人物形象,学习 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的艺术特色。 学习 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一、 研读 5— 9 自然段, 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 1) 太尉判状,辞甚巽。 ( 2) 出入岐周邠斄间。 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 1) 段公,仁信大人也。 (2)一夕自恨死 (3)朱泚 幸致货币 (4)以取名天下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 1)乃我困汝 ( 2)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 3)汝又取不耻 ( 4)遇不可,必达其志。 一词多义 ( 1)市 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市谷代偿 ( 2)固 尚书固负若属耶 泚 固致大绫三百匹 ( 3)愧 尚不愧奴隶耶 然闻言则大愧 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 1)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 2)段公,仁信大人也 ( 3)汝将何以视天地 ( 4)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 1)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 ( 2)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 3)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 , 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二、思考分析 第二三件逸事表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 结合第一件逸事全面分析段太尉的人物形象以及本文的选材特点。 三件逸事的安排顺序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怎样采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的。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 上片寓情于景。 前两句以虚笔写“清水”,带出一个“泪”,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引出山的遮挡,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思 念,以上,在情感上是抑。 下片前两句借山说水,渗透出出一股豪放之气,在情感上是扬;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一像一声,渲染出内心深处的“愁”,又是抑。 ) (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 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后的点滴感受。 2. 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 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
者也 : 判断。 译文: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 “快哉 ”的原因。 至于 长洲 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 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 ( 于 ) 世俗。 长洲 : 江中长条形的 沙洲 或江岸。 故城之墟 : 旧日城郭的遗址。 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 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 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 曹操(字孟德)
要求:①尽量脱离注释阅读,有不理解的地方才看注释;②划分 3两段内的层次。 可参考如下提纲: 4.第三遍自读。 要求:脱离注释 朗读 ;边读边结合“预习提示”、“内容提纲”揣摩文意,不一气读完。 (三 )文意理解讨论。 列举若干难句,指名学生译解。 1.“久 之 ,过 江 ,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 注意:“之”,放时间副词“久”后组成名词性词组
③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8. 文章运用多重对比,请你勾画出几处,并指出其中体现“士穷乃见节义”的部分。 第二课时( 5 小节的“士穷乃见节义”至最后) 1. 结合书下注解或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诩 诩 . ( ) 强 . ( )笑语以相取下 涕 . ( ) 泣 . ( ) 陷 阱 . ( ) 亦可以 少 . ( )愧矣
都没有赶得上周的;可是周却因此而兴盛,那是贤能的人虽然多也总觉得不满足 【归纳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本, 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问题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第 1— 5题。 ( 17分)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 皆达使司①。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