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语文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16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摘要:
市朝: ( 3) 闻 寡人之耳者 闻: ( 4)时时而 间 进 间: ( 5) 期年 之后 期年: ( 6) 虽 欲言,无可进者 虽: 当面指责 公共场合 指责 使 …… 听到 满一年 偶然 即使 讽刺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于别国。 ( 1)令初下,群臣 进谏,门庭 若市。 ( 2)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 / / 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全文中心 】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全文理解 【 写作特色 】 ( 1)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2)运用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人物形象 】 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能根据个人经历明辨是非,不被谗言所蒙蔽,并能从中得出经验,讽谏方法得当,条理清晰。 齐威王:虚心纳谏,政治清明,赏罚分明。 【 文意理解 】 、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 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0xx语文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16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关推荐
12) 介胄 之士不拜 介: 胄: 先行的卫队 锋利 将要 规定 营垒 铠甲 皇帝发布的命令 听从 使者,使臣 拉(弓) 头盔 ( 13)天子为 动 动: ( 14)使人称 谢 谢: 感动 告知 2. 句子翻译 ( 1)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士高接远送。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
的最高境界;③崇尚自然之美,反对雕饰之美(人为的、损伤事物自然本性的)。 “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倏”和“忽”好心办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 这个寓言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呆若木鸡 纪渻( shěng)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 ”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 十日又问。
慕艳: 旅馆 两次 寄居 腰上系着 香料 穿,同“披” 光彩鲜明的样子 乱麻 艳羡,十分羡慕 (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33)不知口体之 奉 不 若 人也 奉: 若 [ F] : 比得上 供养 (
3) 四时 俱备 四时: ( 4)晓雾将 歇 歇: ( 5)猿鸟 乱 鸣 乱 [ F] : ( 6)夕日欲 颓 颓: ( 7) 沉鳞竞跃 沉鳞: 竞: 跃: ( 8)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与: 竞相 休息。 这里指散尽 四季 交相辉映 都 潜游水中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 , 要看清弄明图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 弄清题意即读懂图示。 (1)题干要求根据图示写出六法中的一法 ,
各种形式认识字、词。 并用词语说句子。 自由读文,练习背诵课文。 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场面,练习说完整话。 培养 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的。 板书设计。 识字 4 拍手歌 拍手 蚕豆 马匹 合成 课后反思: 语 文 课 时 教 案 执教者 课 题 识字 4 拍手歌 第( 2)课时 教学理念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朗诵拍手歌,并合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