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分子和原子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学生提出假设 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组际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 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设 计 意 图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热水 【板书】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巩固练习】 解释新 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 为 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 湿衣服 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 为什么。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 (1)50ml水与 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 50ml酒精 (3)50ml水与 50ml酒精混合 [提问 ]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家庭小实验 50ml黄豆和 50ml绿豆让学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就象石子与石子、沙与沙之间的有的间隔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 分子 中。 【板书】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理解 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 [分组实验 ]分八个小组做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分析归纳。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人教版化学九上分子和原子word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比较。 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 板书设计】 课题 3 氧 气 制 取 (第一课时) 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 水 +氧气 ( 2)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2.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 锰酸钾 +二氧化锰
达 能力。 △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总体要求: 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 ; “三维”落实“三问”; “心案”活化“形 案”。 教 学 流 程 分课时 环 节 与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资源准备 □ 评价 ○ 反思 第一课时 【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
( 6)不显电性的是 ( 7)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 相等的是 ( 8)质量最小的是 ( 9)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拓展延伸】 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课堂小结】 在原子里
达等设计知识。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能力,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四、 工作目标: 教学总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
习内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是文言文学习和习作训练。 学习 本册教材的基础:学生已经进行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大都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掌握了综合识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进行独立识字和阅读,并且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启迪,掌握了阅读和习作的方法能够独立阅读书籍、资料。
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② 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 三次“王朝战争” ,均取得胜利。 “ 铁血宰相”俾斯麦 ( 1815年 — 1898年 ) 1832年读大学时,在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国朋友用 25瓶香槟酒打赌:25年内德意志必将统一。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 , 而在于 强权 ,我们不可能通过演说、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