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内容摘要:

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 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 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七、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使至塞上》,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 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 计 今天我们学习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王维、李白的诗作《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二、师生共同赏读《使至塞上》 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王维(公元 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 21 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 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 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 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选择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 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单车:使者的代词。 李陵《答苏武书》云: “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原意是说使 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 后世诗文家就把 “单车之使 ”简化为 “单车 ”,作为使者的代词。 属国:是秦汉官名 “典属国 ”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 因此,“属国 ”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 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 “过居延 ”即 “出汉塞,进入胡地 ”之意。 ( 2)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 ”,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 ”,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 “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