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把声音“藏”起来ppt课件1内容摘要:
射 建筑隔声 ■ 167。 声波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传播途径 声波在围护结构中的传播 ,三种传播途径: • a. 通过 空气直接传播 ; • b. 由 围护结构的振动传播 (由 空气 — 围护结构 — 空气的传播); • c. 由机械设备的作用(固体撞击、机器运转) 使 围护结构产生振动而产生声音 ,并通过建筑结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称为 空气声 —— 前两种方式; 围护结构直接受到撞击而发声,称为 固体声。 两种声音的传播方式不同,控制的方法也有区别。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声波在建筑物中的传播途径 控制空气噪声和固体噪声需用不同方法 表示声音透射多少。 透射系数越小,隔声量就越大,隔声性能就越好。 构件在各个频率下隔声性能不同,可用频带隔声量表示,或用一个平均的隔声量来表示。 167。 透射系数和隔声量 1. 透射系数 0EE 2. 隔声量 1lg10R )10,( 10/2132211 RnnSSSSSS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167。 直接投射与侧向透射 • 空气声的透射方式有两种 :一是由在噪声源和听闻地点之间的墙壁(或屋顶) 直接透射 ;二是沿着围护结构的连接部件 间接透射 (或侧向透射)。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167。 直接投射与侧向透射 • 各种建筑部件所起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重量、位置、刚度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法等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墙体受到声波激发所引起的振动与其惯性即质量有关,墙体的单位面积重量愈大,透射的声能愈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质量定律 ” • 这个规律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墙体出现的吻合效应、共振等现象将改变其隔声特性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单层均质墙对空气声的隔声能力与声音的频率、劲度、阻尼、质量等因素有关。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1 劲度控制区 如图中 I区所示,从低端开始构件隔声量的大小受劲度控制,并与构件本身的劲度成正比,在这一劲度区内,构件的隔声量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当声频频率继续增高,隔声进入了共振区,即构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和入射声频率相同而发生共振,在共振区内,隔声量出现最小值。 在共振区有一系列的共振频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第一共振频率 (用 f0表示 ),设计应使共振频率区的范围尽量窄。 在一般建筑构件中,共振基频 f0 很低,常在 (5— 20)Hz左右。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2质量控制区 当频率继续增高,则质量起主要控制作用,这时隔声量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对于相同频率的条件下,质量越大,隔声量越大,即质量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 6dB。 在质量控制区内,构件的隔声量取决于质量定律,因此此区称为质量控制区 (II区所示 ) 假设墙的面积无限大、墙是柔顺的板没有刚度和阻尼、声波垂直入射时, 墙的理论隔声量 为: 墙的单位面积质量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 6 dB , 同时入射声频率每增加一倍,隔声量也增加 6 dB。 dBcmfR 200 )(1lg10 当 时,上式简化为: cmf0 dBfmcmfR 43lg20lg20lg2000 考虑到声波 无规则入射时,墙的隔声量 dBfmRR 48lg20lg2050 —— 质量定律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例:为对 1000Hz声音的隔声量达到 38dB,砖砌的墙体应有多厚。 查表知砖砌体容重为 2020kg/m3,单位面积重量 =厚度 容重 , 则, 38=20lg1000+ 20lg2020h 48 ,得 h=。 利用质量定律可估算墙的厚度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167。 单层匀质实墙 •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第 建筑吸声 扩散反射 建筑隔声 ■ 墙体、门、窗及屋顶隔声 3临界频率控制区 当入射频率通过质量控制区后继续提高,质量效应与板的弯曲劲度效应相抵消,隔声量有较大的降低,形成一个隔声量低谷。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把声音“藏”起来ppt课件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