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陋室铭内容摘要:
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 —— 即从哪些方面 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 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展示学生的板书,再用投影板出教师的板书: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水(龙)灵 托物言志景 人 事 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 自比 “何陋之有。 ” 子云亭 此 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三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 —— 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七)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2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铭”的主 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 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人教版语文八上陋室铭
相关推荐
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米 3/公顷 1192 31 956 20 876 23 635 29 需水总量(米 3/公顷 ) 灌浆期 抽穗期 拔节期 返青期 发育期 天数 动动手: 计算出表中各个时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 2) 日均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怎样。 ( 1) 总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分析: 0 10 20 40 50 返青期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图 保护 分裂产生新细胞 下部细胞小 上部细胞大 伸长区的细胞长大后补充成熟区 根冠 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 分裂产生新细胞 , 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 根生长 最快 的部位,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 成熟区 生有大量 根毛 , 是 吸收 水分 和 无机盐 的主要部位。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和根系的类型 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毛吸水 芽:处于动态而未伸展的枝 、花或花序。
喜欢它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 ,挥也不去散也不去。 除了它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它的俏丽还是它的俏丽。 牡丹。 玫瑰。 百合。 菊花。 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 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
(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 ? ( 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二、合作探究 1. 研读老王之 “ 苦 ”。 ( 1) 朗读 1 至 4 段 ,归纳出 老王 受了哪些 苦。 ( 2)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 2. 研读老王之 “ 善 ”。 ( 1) 默读 5 至 22 段 ,讨论老王
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二、老师导入 三、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 (第 1— 4 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第二部分 (第 5— 文末):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 片断二: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 不够。 片断三:“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 片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