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内容摘要:
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 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经 济建设的策划者,你们会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新课学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限的资金决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的投入,那么最迫切发展的是哪一产业部门呢。 请大家看经济图表。 (学生观察回答) 师:引用毛泽东的话,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根据客观现状,我国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介什么叫过渡时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请学生看书,具体了解 “一五 ”计划的内容 师: “一五 ”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呢。 请大家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然后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 “一五 ”计划实施过程中先辈们的创业故事。 (学生上台发言) 师: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三大改造 ”高速进行 师:土地改革完成后,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相关推荐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明妈妈算一算:(提出问题 1) 师:同学们根据掌握的信息估计是多少倍呢。 生答: 3 倍。 师:你们是怎么估计出这个数的。 这样,我们 4人小组先讨论讨论,一会儿跟大 家说说你的想法(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真热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在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时,只要估算就要给予肯定)。 生: 23+23+23=69 因为一双 1号鞋 23 元
)你估计小明去学校走哪条路。 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要给予肯定。 但要使学生明白,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三、测量。 量一量,从 A 到 B 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 1. 先让同学估计一下,从 A 到 B 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大约有多长,然后再实际测量。 2. 交流测量结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中体会、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
因数。 生 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数与积的关系,如 a、 b、 c 都是自然数,且 a b=c,那么 a、 b 就叫 c 的因数。 试一试: 师: 18 的因数有哪些。 探索 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在练习本上写出 1~ 10 各数的所有因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 1: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都有 1 和它本身。 生 2:我发现有些数的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不止两个。 生
3 的倍数 12 21 18 42 345 珠子的个数 3 3 9 6 1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还难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 可引导学生观察珠子的个数是否是 3的倍数,从而找出 3的倍数的规律。 ( 3)归纳规律。 ①让学生口述自己的发现。 ②教师归纳并板书。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各是 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 3的倍数 4)判断下面各数是不是 3的倍数。 ①学生独立判断。 ②与同学交流
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 20 世纪 ( )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7.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 ( ) A.高指标 B.浮夸风 C.“一大二公” D.反右派运动 8.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 250 斤
讨论: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现已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的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日本人由于环境的限制,常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忧患意识,善于学习是日本民族的特点。 在古代,日本向先进的中国学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因而有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 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 立的。 么。 6. 伊斯兰教是怎么创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