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三顾茅庐课堂实录内容摘要:

教师一片掌声) 师(大为佩服): 了不得,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电视上看来的。 师:看了能记住,记了能用上,就是好本 领。 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生 3:我从“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地等着,等了好长时间”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那么长时间,自始至终这样恭敬的,一般人肯定做不到。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程门立雪》,我们深为感动,但那是学生对老师的敬意。 可文中刘备是大汉皇叔,一方诸侯,已是名闻天下,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 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介草民,平头百姓。 而且刘备当时已有 47岁,而诸葛亮却只有 27岁,刘备能做到如此恭敬,真是令人叹服。 [句与句的联系,渗透人文内涵,与故事背景联系,教师适当介绍,促进 语言内化。 ] 师:你们认为读好这段话,应该强调那些词语 ? 生:我觉得像“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好长时间”这些词语都应强调。 师:说得好。 不知你读得好不好。 (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你真聪明,把“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读得较轻,把刘备的诚意给读出来了。 有时轻读也是一种强调。 还有补充吗。 生 4:我从“下拜、谒见、恳请”这些词语可看出来。 因为从身份、地位、年龄上来看,刘备根本不需要如此客气,如此谦逊的。 师:你分析的很准确。 同学们寻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分析得也很透彻,但只是零星 的、分散的表达,现在我增加难度,要求同学们寻找一个好的方法,把它整合起来概括地回答。 先自己试试。 (学生自由准备,同桌讨论。 ) 生:我觉得刘备邀请诸葛亮很有诚意,当他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在时,他毫不气馁,第三次又前往;当张飞对诸葛亮不敬时,他是大声斥责;当他离茅庐还有半里多地时,就下马步行;当知道诸葛亮还在睡午觉时,他就在檐下恭恭敬敬地等待;当见到诸葛亮时,他赶紧下拜。 这些足见刘备的诚意。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用“当 时,刘备 ”的句式把内容整合起来表达,效率就提高了。 生:我从 刘备的说话上看出来,他称诸葛亮是当今大贤,见到诸葛亮用”谒见、恳请“这些谦恭的词语;从行动上看出来,雪一停马上起身;未到茅庐就下马步行;诸葛亮睡午觉就恭敬等候;见到诸葛亮是赶紧下拜。 师:这位同学根据语言、行动归类表述,简单明了,更是技高一筹。 生:我还从张飞和刘备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上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那么诚心,而张飞却是那样无礼。 师:是啊,文中的张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