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内容摘要: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了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P68)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五、红军长征( —— ) 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自 1930 年底起,蒋介石多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下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 长征的原因 由于中国 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过程(结合 P7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①江西瑞金 —— 出发: 8万人开始长征 ② 湖南湘江 —— 红军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只剩 3万多人 ③湖南通道转兵 —— 毛泽东提出的改变去湘西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④ 贵州遵义 —— 强 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⑤ 贵州赤水河 —— 四 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⑥ 四 川大凉山 —— 通过彝族地区,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⑦四川大渡河 —— 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⑧ 四川夹金山(或草地) —— 翻雪山,过草地 ⑨ 陕西吴起镇 —— 1935年 10月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 北 红军会师 ⑩ 甘肃会宁 —— 1936 年 10, 红军三大主力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相关推荐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 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 “ 赶考 ” ,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 如何赶上去。 请同学们阅读 第 4课。
⑵ 现状: 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⑶ 意义: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讨论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两岸交流频繁、大陆和平统一方针的感召、两岸同胞同宗同源 、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 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
访华,中美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 2) 接受三原则 :美国政府同意接受中国提 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 、 、 ”。 ( 3) 发表建交公报 : 年 12 月 16 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发表建交公报。 ( 4) 正式建交 : 年 月 日,中美正式建交。 建交意义: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合作研讨 (在合作中提高效率,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其中主要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讨论原因:结合 19 页小字部分毛泽东的一段讲话加以说明。 ①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 ② 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也要靠重工业生产; ③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 ④ 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注:从
思想和革命精神。 意义地位:( P60第一段)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拓展:黄埔军校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体现了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三、北伐战争 目的: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 开始: 概况:兵分三路
呈现信息化、全球化的特点,美国率先进入了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思考: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1)长期的海外掠夺,资本输出,积累了资本。 ( 2)注重制度创新,如罗斯福新政, ( 3)吸引大量海外移民,补充了 劳动力。 ( 4)本土没有遭受战火,并利用世界大战之机快速发展本国经济。 ( 5)本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并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国家政治体制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