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上声现象复习课ppt课件[edudownnet]内容摘要:
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的。 ( 南京 2020) 振动 空气 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 ( 1) 耳朵贴在枕头上 , 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 “ 滴嗒 ” 声 , 是靠 传播的; ( 2) 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 是靠 传播的 . ( 吉林 2020) 枕头 水 声音在 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 《 梦溪笔谈 》 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 (河北 2020 ) 340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 如图 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 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 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湖北宜昌 2020 ) 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 . ★ 二 .音调、响度和音色 相关知识 ( 1)、物体在 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所以说,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 (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 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之为响度。 (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大。 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 ★ 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北师大版物理八上声现象复习课ppt课件[edudownnet]
相关推荐
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back 导航 Go 思考: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数小时后: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讨论 :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 :这些水珠从哪来呢。 蒸腾作用的概念:
、丰富的弹性纤维 自学课文: P54P55,思考 • 什么叫肺通气。 • 什么叫气体扩散。 • 胸廓由什么组成。 • 什么叫肺的换气。 • 为什么血块的表面呈现鲜红色,内层呈现暗红色。 • 什么叫组织气体的换气。 通过什么实现。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吸 气 呼 气 肋间肌 膈 肌 膈 胸 廓 肺 收缩 舒张 收缩 舒张 下降 回升 容积增大 容积减小 扩张 回缩 •
,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组织气体交换是 血液 与 组织细胞 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的过程。 动脉血 静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是通过 气体扩散 来实现的。 组织细胞 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气体交换: 静脉血 动脉血 课堂小结 氧气在血液的运输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在血液的运输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肺的通气 肺的换气 煤气中毒 燃料 氧气充足 燃烧 完全 氧气不足 燃烧 不完全
实验事实否定了。 电子 正电荷 1909~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 α粒子散射实验。 α 粒子散射实验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 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 , 原子内部是十分“ 空旷 ” 的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08米 /秒;波速 =波长 频率。 ) ① 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类似于可远飞的信鸽); ②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 ③用 调制器 把两种电流迭加,获得高频调制电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④高频
106 λ(cm) 3 1022 3 1016 3 1014 3 1012 3 104 f (Hz) 电磁波 760 nm 400 nm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射 线 X射线 长波无线电波 频率 Hz 波长 m 短波无线电波 100 102 104 106 108 1010 1012 1014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