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内容摘要:
:线段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直线且平分它,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midperpendicular) . 点 C是 AB的中垂线上一点,则有 CA=CB,若在线段 AB的中垂线上另取一点 D,是否也有 DA=DB呢。 大家来试一试 . [生]我们通过操作可知: DA=DB. [师]那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同学们讨论、归纳 . [生]从刚才操作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可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师]很好 .这样我们得到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这个性质具有绝对性 .如:有一条线段 AB,如果直线 MN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如果给出一点 O,无论 O 点是否在直线上,还是在直线外,只要 O点在 MN 上,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OA=OB. 你能说明理由吗。 图 7- 2 [师生共析]我们可以用三角形全等来说明它 .如图 7- 2: 直线 MN 是线段 AB 的中垂线,则可以知道: MN⊥ AB 于 D, AD=∠ ADC=∠BDC=90176。 ,因为 CD是公共边,所以由“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得:△AD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 CA=CB.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 Ⅲ .课堂练习 (一)课本 P193 随堂练习 1 7- 3,在 Rt△ ABC中, BD是角平分线, DE⊥ AB,垂足为 E, DE与 DC相等吗。 为什么。 图 7- 3 答: DE与 DC相等 . 理由是:射线 BD是∠ ABC的平分线,点 D到角两边 BA、 BC的距离分别是线段 DE、 DC,所以: DE=DC (二)看课本 P191~193,然后小结 . Ⅳ .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了解了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同学们应灵活应用 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 Ⅴ .课后作业 (一)课本 P193 习题 3. (二) P194~195 : ( 1)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 (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 ( 3)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性质 . Ⅵ .活动与探究 如图 7- 4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 A、 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 A、 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 图 7- 4 [过程]让学生探索:在街道上找一点 C,使得 AC+BC 为最小 .通过学生活动,使他们懂得 :只有 A、 C、 B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 AC+BC最小,这时作点 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 A′ ,然后连接 A′ B,交“街道”于点 C,则点 C就是所求的点 . [结果]如图 7- 5. 图 7- 5 作点 A关于 l(街道看成是一条直线)的轴对称点 A′,连接 A′ B与 l交于 C点 .奶站应建在 C点处,才能使从 A、 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 ●板书设计 167。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一、角是轴对称图形 . 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三、线段是轴 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第三课时 ●课 题 167。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 . . (二)能力训练要求 ,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 .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 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从而发展其空间观念 .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 .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 ●教学方法 探究 —— 归纳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167。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167。 B)。北师大版七下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相关推荐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最常见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饮酒用的爵等。 青铜兵器有戈、矛、钺 (yuē)、镞 (z)等。 青铜工具有刀、斧等,但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 那时候,青铜是贵重金属,很少用来铸造农具。 不少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花纹以兽面纹为主,如虎纹、象纹、龟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司母戊铜方鼎 青铜立人像 (高 1. 33米,重 800多千克
__ 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 )精设练习 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 1) 3cm 、 4 cm、 5 cm ( ) ( 2) 8 cm、 7cm 、 15 cm ( ) ( 3) cm、 、 cm( ) ( 4) 10cm、 5cm 、 4cm (
式表示) 图 Ⅰ 、 Ⅱ 、 Ⅲ 、 Ⅳ 的面积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 B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 Ⅰ 、 Ⅱ 、 Ⅳ 的面积和 为 ____________, 用 B、 Ⅰ 、 Ⅱ 、 Ⅳ 的面积表示 Ⅲ 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得出结论:
幅插图,从图画中可以感受到人总是要生活在 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 ,也在为社会共献着自己的力量。 试一试自 己从文中找到这些内容。 3 读 56 页内容,思考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 (从 知识链接 中找答案) 4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 的过程。 看 56 页 心里学的感觉剥夺试验 插图 ,思考社会化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 56
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 一、单项选择题 14.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 A.刘徽 B.刘歆 C.何承天 D.祖冲之 15.下列我国古代文化成就,领先世界 l000年以上的有 ( ) ① 地动仪 ② 文字 的出现 ③ 纸的发明和使用 ④ 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 A.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下列成就,距离曹操生活年代最近的是
术 ” 政 治 上 —— 推行 “ 推恩令 ” ,强化监 察制度 教学重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三、 学情分析 在学习秦朝历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初步了 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 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