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内容摘要:
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 戚继光抗倭 ” 一目。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明代抗倭图》挂图 ,首先阐明 “ 倭寇 ” 的概念,再 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 明代 抗倭 图 》,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问题探究 3题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 习 ?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关于 “ 戚家军 ” 的编练,教师可以补充戚继光严于治军的小故事,如条件允许,可尝试着在课下排练 “ 鸳鸯阵 ” ,然后拿到课上表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士兵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都是 “ 戚家军 ” 得以战胜倭寇的重要因素。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教师请学生结合所讲过的内容,结合课课练能力拓展题,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人心向背 ” ;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 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 卓越的军事韬略和 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对比一下 “ 岳家军 ” 和 “ 戚家军 ” 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相关推荐
现存有确切日期的早期雕版印刷品是刻印于 868年的《 》 卷。 ⑤元代的 不 仅创造了木活字印刷,还发明了转轮活字盘。 在学生阅读完了找出答案后,让他们分小组对答案,然后教师再作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有关印刷术的图片,讲解印刷术发明的两大过程。 雕版印刷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刻印于 868年的《金刚经》卷和印刷于明代天启年间的《萝轩变古笺谱》(多媒体展示)。 活字印刷术要指导学生观看
持人介绍评委和嘉宾、正反方及其辩手,宣布辩论规则和辩论题目。 2.程序辩论阶段。 由双方的一、二、三、四辩按正反方顺序交错发言。 每人发言 (包括自我介绍 )不得超过 2分钟或 3分钟。 自由辩论阶段。 这是辩论会的高潮,双方交错辩论。 正反方总时间一般各为 5分钟。 总结发言阶段。 先由正方四辩作阐明本队立场的总结发言,接着再由反方四辩总结阐述本方立场,时间一般各为 3分钟。
,若 n=7k+ 6(k是自然数),情况和 6张的情况相同;若 n=7k (k是自然数),盒子的数量是 64k 20张卡纸, 20=7 2+6,余数是 6,因此和 6张相似,可以做 5个盒子, 14张纸可以做 6 2=12个盒子,因此 20张白卡纸可以做 17个盒子。 设用 x张白卡纸做盒身,用 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得 ‘ 。 322,20yxyx∴ 。 7311
本《司马光手迹》图,提出问题:“我们应学习司马光的什么精神。 结合自己的学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以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师小结,《资治通鉴》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指导学生列出表格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 (书名、作者、成书时期、体例、叙史范围、史学地位)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几种宗教。 家喻户晓的是什么。 (佛教) 学生回答后导入下一目题:
度开明,社会经济繁荣,使边地民族慕风向化,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容纳百川的自信与气魄,各民族和睦相处。 唐朝时期,边疆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靺鞨、契丹、南诏等。 (二) 民族政策 师: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 了什么政策。 具体做法如何。 体现了什么特色。 你能说出今天我们国家对 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吗。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总结。
宗法制。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 第 6 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 5 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数 (shǔ)典忘祖 齐桓 (hu225。 n)公 宋襄 (xiāng)公 泓 (h243。 ng)水 对峙 (zh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