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下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内容摘要:
据都减 200后,所得的差分别是 18, 16,- 12, 13, 0,用计算器求得其平均数为 ______________ . 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 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为整数,满分为 100 分) 分数段(分) 61~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人) 2 8 6[] 4 根据上表信息请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 ( 2020江苏苏州)今年,苏州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入 1000 万元资金,对城区 4 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 13 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 .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 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 1200 户家庭中的 120 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 改造情况 均不改造 改造水龙头 [ 改造马桶 1 个 2 个 3 个 4 个 1 个 2 个 户数 20 31 28 21 12 69 2 ( 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 _______________户; ( 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省 5 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 15 吨水 .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 ( 3)在抽样的 120 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 第 3 课时 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 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 40%,考试成绩占 60%”的比例计算(如图— 1) .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 70 分,考试成绩为 90 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 70 40%+ 90 60%= 82(分) 二、探究新知 (一)加权概念的引入 教师讲解;一 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 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 82 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下面问题:小青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第 1 次测验得 89 分,第二次测验得 78 分,第 3 次测验得 85 分,期中考试得 90 分,期末考试得 87 分 .如果按照图 — 2 所显示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那么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学生计算后教师给出答案 .设置此题的 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 算平均值的方法 . 考试60%平时40%图 — 1 期中30%平时10%期末60%图 — 2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图 — 3 (二)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某公司对应聘者 A、 B、 C、 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给应聘者打分,最后打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你是人事主管,会录用哪一个应聘者。 四位应聘者的面试成绩 满分 A B C D 专业知识 20 14 18 17 16 工作经验 20 18 16 14 16 仪表形象 20 12 11 14 14 教师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让学生分析:甲同学说:看谁的总分高就录用谁,通过计算可以发现 D 的总分最高,应被录用 .这时乙同学说:我有不同意见 ,三个方面满分都是 20 分,但按理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专业知识就应该比仪表形象更重要 .所以不能像甲同学所说的那样平均 . 教师指出,显然乙同学的意见更为合理 .教师再提出:假设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 6∶ 3∶ 1(如图 — 3),那么应该录用谁呢。 教师给出 A应聘者得分的计算方法:(见课本第 135 页)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述计算方法算出另三位应聘者的最后得分 .然后从计算结果来确定谁应被录用 . 学生计算完后教师给出答案 .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计算: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 10∶ 7∶ 3,此时哪个方面的权重最大。 哪一位应被录用呢。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 4个人的分数全改变了,得分最高的人也改变了 .通过这一题要让学生领会,权重的选择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带有人为的因素 .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总结 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权重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定义,能理解会用就行)并能计算加权平均数 .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与右边用于教师板书课本例题等,写满后擦去更新 .左边用于板书以下内容: 扇形统计图能形象地表达各分量在总量中所占份额大小 . 扇形图的作法: 计 算百分比; 计算圆心角; 画扇形图 . 第 3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有 m 个数的平均值是 x, n 个数的平均值是 y,则这 m+ n 个数的平均值是( ) A、 2xy B、 xymn C、 mxnymn D、 xy 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 30 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 105 输入为 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 35 B、 3 C、 D、- 3 某校举行运动会,按年级设奖,第一名得 5 分,第二名得 3 分,第三名得 2 分,第四名得 1 分,某班派 8 名同学参加比赛,共得 2个第一, 1 个第三, 4 个第四,则该班 8 名同学的平均得分为 ______________. 某班有 40 名学生,其中 14 岁的有 10 人, 15 岁的有 20 人, 16 岁的有 10人,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 _____________岁 . 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 3600 元,教育支出为 1200元,其他支出为 7200元,小颖家今年的这 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了 9%, 30%, 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与去相比增长的百分。华师大版八下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相关推荐
问题和背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 中小明通过角度和距离来表述物体的位置,实际上是极坐标方法,教材中没有明确,但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用坐标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军事和地理中常常用到,也要求学生掌握 . ,我们已经学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 . 在本节中都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图形经过这些变换后坐标的变化情况,这样对图 形的变换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的措施 地区 措施 作用 魏 蜀 吴 (三)练一练 ( 10分) “ 自董卓 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虽名微而众寡,然曹虽能克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曹以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引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①
(三)展示讲解(信心愈用愈多。 ) 到黑板前展示讲解,其他学生准备补充、质疑。 (四)课 堂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本课的内容一定有了全面的掌握,试着总结一下吧) 四、技能训练 故事传说中,勇尝百草、教民农耕的英雄人物是谁。 ( ) A、黄帝 B、大禹 C、炎帝 D、盘古 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 ——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
关于国民党一大:师生问答方式指出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侧重指出此后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1924— 1927 年)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其基本情况后,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
全新的思想武器,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程。 二、新文学 向学生简介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中国新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鲁迅、茅盾、老舍等著名文学家。 由学生上台介绍鲁迅的生平。 强调: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 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请学生说出鲁迅作品 :①《狂人日记》( 1918 年) ——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果指针指向偶数 b, 1 3 5 2 4 6 指针顺时针方向转动 4格 , 得到数字 5, 所得到数字是奇数,不得分。 因此 , 乙每次所得到的数字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每次得分与不得分不能确定 . 而甲每次指针转动后所得到的数字总是偶数, 因此 , 本转盘游戏对乙不公平 . ( 1) 对于转盘 A, “ 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 ” 这个事件 议一议 1 2 3 4 5 6 转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