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北方民族大融合内容摘要:
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 了民族大两便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方法〗 教学法、讨论法、图示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教程〗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南方六朝包括哪六朝。 这一时期社会特点是什么。 〔导入新课〕 六朝: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特点:社会相对安定,地区经济发展。 那么与南方相对应的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形势和社会特点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北方的政局 西晋的短期统一局面结束后,中国历史再度走向分裂。 在北方长期处于多个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各国之间, 连年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北方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 在这期间,氐族建立的前秦统治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淝水之战后之久,前秦的统治迅速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到了 5世纪前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此时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近百年统一北方的和平时期。 北魏以后,北方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并存,北齐和北周对峙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五个政权全称为北朝。 (副板书) 提问:请同学说一说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所呈现出两个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 是政权更替频繁,各国之间混战连年,社会动荡不安。 ② 是各族人民在长期杂居相处中,联系日益密切,加强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为北方的再度统一提供了条件,是哪个政权结束了北方分裂局面,再度统一黄河流域。 它的建立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学习重点内容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组织学生看书第一自然段)教师提出 问题:北魏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① 北魏建立和北方统一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生活以游牧为主。 东汉末年,开始迁往内。华师大版七上北方民族大融合
相关推荐
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分析半坡尖底瓶的结构及制作程 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半坡尖底瓶,说明设计构思及原理
市,为古代新疆与内地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是这样一座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四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沦于沙漠中。 斯文 .赫定发现它时,覆沙已经退去,漏出了真迹:街道整齐,屋宇完好,屋内陈设物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储粮的瓮,瓮内还盛着籽实。 好像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人们来不及搬运和逃生便湮没了。 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城发现了数十万计的大 批石器、陶器
解放战争时期 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主持。 毛泽东主席于 1955年 6月 9日题写了正面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碑文是周恩来总理所书。 而纪念碑的朝向,原设计是按照中国传统朝南方向为正面。 所以,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碑的南面。 在纪念碑的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天安门广场政治集会多,平时游人也很多,而且大多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
架 170辆 320多门 0 0 100多门 上甘岭战役敌我双方对比对比图 4万余人 2万 5千多人 1万 1千多人 1952年 10月 ,志愿军战士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取得了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英雄人物 邱少云 舍身守纪律,确保战友安全 献身堵枪眼,掩护部队前进 黄继光 英勇奋战、舍生忘死、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精神 “最可爱的人”
四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故乡人 今年暑假,我回故乡 —— 石家庄。 谁知第一次单独旅行就遇上了“不测风云”,车站翻建,火车开出十里外停车,这下我可傻了眼。 我还背着两个大包袱呢。 真 是难上加难呀。 我走了几里路,找到了公共汽车站,可是人太多,挤不上去,急得我直想哭。 我准备坐三轮车回家,可是又一想,我兜里带的钱因为嘴馋,早就变成了巧克力、冰棍、汽水进肚子啦。 剩下的钱不多了
75757575 改写成乘法 一箱苹果重261吨, 13 箱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吨。 列式: 小结: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 环节二: 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一: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 3112 小试牛刀: 535 1278 = 1865 小结: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 和 相乘的积作 分子 ,分母。 环节三: 学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