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精选内容摘要:

样赞美她。 ”至此,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从他们的渴望的双眼、从他们兴奋的 表情可以看出,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景色中,内心高涨的情绪。 播种春天、实践体验 了。 教师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 农民春耕的课件将孩子们从美丽的春天带进了繁忙的春天。 农民伯伯们在春天忙着播种,孩子们自然地想到了抽屉里自己搜集来的种子,于是,孩子们热热闹闹地开起了 “种子交流会 ”。 在教室这个环节时,我所教学班级的孩子们让我这个老师大开了眼界,孩子们带来好多好多种子,有芝麻、土豆、向日葵、苦瓜,甚至还有牵牛花的种子 …… 各种各样的种子让人眼花嘹乱,这远远不是一个教师能在课前准备的,在这一刻,孩子们 潜在的学习能力表露无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待体会创造的快乐。 因此,在探讨怎样播种时,教师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地引导、帮助,最终得出正确的播种方法。 活动到这一环节时,教师组织孩子们评比智慧之花,对前面各小组孩子们的表现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室外活动作好准备。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与其 “直白 ”式的说教、收效甚微,不如让孩子们亲自去实践,不论失败与成功,都将是孩子们宝贵的收获。 于是,教师和孩子 们来到操场,亲身实践播种的方法是否正确。 在这一刻,教师和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操场上不再有教师、不再有学生,有的只是辛勤的园丁。 这一刻,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豪、满足的。 最后,播种活动结束了,教师提出希望:请孩子们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好好照顾他们,让种子和孩子们一起,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快乐成长。 四、板书设计 我这一节课的板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题,在第三个教学环节 “播种春天、实践体验 ”中直接出示,揭示本课活动主题。 第二部分是四朵智慧之花,这是整节课主要的组织教学手段,用智慧花的花瓣作为对 学生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三 和春风一起玩 《和春风一起玩》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教材第二单元下的第三个主题。 开学之后,春天的特征逐渐明显起来,儿童生活的地方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能让儿童去亲身感受春天,发现自然的各种变化,在春风中游戏,对丰富他们的情感和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本班有一些孩子曾有过种植的经验,可以介绍一些经验,但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难点。 他们将通过种植秋天采集的种子,更直观地体验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妙,从而更加热爱 大自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为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生活的乐趣。 学会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培养一定的环保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一年级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通过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增加儿童关于春天的快乐和美好的体验。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 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 图钉、风车、纸飞机、画笔、胶水、旧挂历纸、细铁丝、剪刀等。 实物投影、录音机、磁带。 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基于这一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儿童自我展示的空间,指导他们自己设计活动 (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以下几点: ( 1) 鼓励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克服羞涩、紧张、害怕、逃避等消极心理影响;( 2) 懂得一些收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 3)在活动中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知识,在饶富趣味的活动中探究,积极合作和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想一想,做一做。 试一试,玩一玩。 记一记,谈一谈。 现在 我 就 具体的来说一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课件播放美丽的春景图,将学生带入春天的世界, 随即提出 你们知道嘛,美丽的春姑娘有一个好朋友,你们来猜一猜它是谁。 (课件) 猜谜语。 :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感受暖暖的春风,和春风一起玩,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想一想,做一做。 教师启发孩子们我们现在就和春风一起玩好不好,玩具不够怎么办呢。 先让他们想一想,你自己做什么,需要什么材料。 再让他们选择工具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玩具。 这一环节 老师巧妙地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欲望,引导儿童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本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 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所以在制作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制作上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是试一试,玩一玩。 制作完成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去玩一玩。 试飞活动:为什么他的纸飞机的远。 (查找自己的不足) 进行修改。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就是学生感悟后的创造。 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我决定引 导学生比比看谁的玩具设计得最有创意,谁的玩具最好玩,让学生在比较中发展其创造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记一记,谈一谈。 填写记录表:我的发现(包括:班级、姓名、时间、作品名、我发现。 )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和春风一起玩”的发现。 在活动中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板书设计并不是本课的重点,只有课题与春风姑娘的图片。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四 春天的盛会 一、说目标(一)、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主题 四《春天的盛会》。 通过前三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春天的各种变化。 也由于儿童已经历过秋天的活动,这样,他们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更直观地体验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奇妙,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强探索的兴趣,并在亲自动手、直接体验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科学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品德源于生活,儿童的道德品质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质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基于这一新理念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 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懂得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感悟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一年级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春天的体验。 教学难点是: 如何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新体验、新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 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生活化的品德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