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说课稿内容摘要:
什么。 乌龟跑的路程又是求什么。 顺势导入课题:圆的周长 【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新知的 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 (二)主动合作,探索新知。 说一说 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拿出教具,启发学生观察。 学生通过学具的观察和体验 来 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 教师进而提问学生“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学生会想到利用尺子,但圆周长是曲线,如何化曲为直,步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用绕绳法或滚动法来测量。 猜一猜 初识圆周率 回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得知,正方形的周长与其边长有关,是边长的 4倍,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鼓 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学生会想到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大小、直径、半径等有关,估计也是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可能是 3倍、 4倍或 5倍。 量一量,验证猜想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组织学生以 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课前准备好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活动。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小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滚动法、绕绳法等)对不同的圆进行周长的测量。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说课稿
相关推荐
这个圆的面积是( )分米 2。 A、 314 B、 C、 一个半圆,半径是 r,它的周长是( )。 A、π r + 2r B、π r C、π /4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四、计算: 一个花坛,直径 5 米,在它的周围有一条宽 1 米的环形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浓度问题: 10克糖放入 90克水中,水的
________。 (3)请根据已知信息把 P104 表格填完整,并说一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思。 ( 4)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标出高出警戒水位的结果,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议一议: a、观察 P104 统计图,纵轴表示 _______________。 b、纵轴上的“ 0”刻度表示 _______________。 c、会描低于警戒水位的数的点吗。 ( 5)我们还可以以
,玩游戏 ( 1)用怎样的方式记分。 ( 2)同桌游戏,并记分。 胜两局输一局的情况。 ,谁赢了,说出判定的依据和理由,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运用完全抵消的方法计算出总分,比较赢和输的局数,通过用 2 和 +2 不完全抵消的方法,揭示不完全抵消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举多个例子,观察引导学生总结不完全抵消的方法。 完全抵消后剩余的部分就是结果。 运用抵消的方法和画数轴的方法得出结果。 谁赢了
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 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 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 ④天涯若比邻。 ( ) [课堂练习 ] 1.读,背。 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1.
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人类对克隆 技术研究的过程并分析得出本文主要的说明顺序。 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进取精神。 通过学习,能做到理性地看待克隆技术。 ] 教学重点:人类对克隆技术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文章和说明顺序。 感受科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学生活动 1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描绘星河的形状 2.( 1)读书思考( 2)讨论回答,记录板书。 3.举例分析说明方法 4.指名朗读,思考问题。 5.总结 6.记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让学生感受事理说明文的文学特点,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并感悟它们的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 生把握课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