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唐诗四首word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 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 产生的登岳 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 ”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 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 ,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了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 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西湖的水面刚刚涨起来,朵朵白云好象和湖面连成了一片。 几只早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忙着啄衔软泥,它们要在哪家的屋檐下做窝。 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 我最喜欢湖东一带风景,特别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堤,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逛不够。 全诗紧扣环境 和季节的特征,把春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意盎然。 思考 : 1.诗抒情,又言志。 李白受到排挤,四顾茫然,还是壮志凌云,乘风破浪。 刘禹锡受屈 23 年,还是跟朋友“杯酒长精神”。 杜甫远望泰山,豪情满怀,一心“会当凌绝顶”。 诵读李白、杜甫的诗歌,说说他们的豪情壮志。 抒情诗中的“情”和“志”常常是相通的。 李白受到排挤,壮志难酬,更激发了他的豪情,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兼济天下。 杜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