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摘要:
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如: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①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 注 】① 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在江边散步,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组诗之六。 •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㈢备考指南 •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 , 即思想感情 , 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 , 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 ,思想感情是欣喜的。 因为诗的注解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 ——诗人 “ 历经离乱之后 , 开始有了安身之处 ”。 联系这一背景 , 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 , 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㈢备考指南 • 把握诗的情感 , 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 或愉悦欢快 , 或沉痛哀伤 , 或赞美仰慕 , 或豪迈闲适 ,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 、 对社会 、 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 因此 , 读诗要把握诗情 , 把握了诗情 , 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 , 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态度观点。 ㈢备考指南 • 如怀古咏史诗 , 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 , 大致上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 、 理性的思考 ,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有关 “ 乌江亭 ” 的诗 , 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 , 因此 , 对历史的思考 、 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 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 , 肯为君王卷土来。 ” 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㈢备考指南 •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我们应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 如苏轼的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 问: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 ㈢备考指南 •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 “ 早生华发 ” 作比 , 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合在一起 , 透露了他有志报国 、壮志难酬的感慨 , 从而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的政治态度。 因此 ,从把握诗词的情感着手 , 去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 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 ㈢备考指南 • 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由上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 大我数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词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引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㈢备考指南 • [双调 ]折桂令 荆溪即事 乔吉 •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老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 问: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 ㈢备考指南 • 分析这首元小令 , 我们可以看到 , 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 , 开篇以问陡起 , 而后通过 “ 老树 ” 、 “ 荒蒲 ” 、“ 苦竹 ” 、 “ 狐狸 ” 、 “ 乌鼠 ” 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的景象 , 展现了一幅凄寂荒凉的人间的破落图 , 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 小令的主体是景物描写 ,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 , 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 、死寂 、 残败的景象。 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 , 这咱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 从这种情绪中 , 我们又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 因此 , 据此可知 , 该题的答案是: “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以及一种绝望情绪。 ” ㈢备考指南 • 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 , 还有一部分是 说理诗 , 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 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含有 理趣 的诗句 ,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 , 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和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 ㈢备考指南 • 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㈢备考指南 • 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 诗的主指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如: •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㈢备考指南 • 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而又含意深厚。 “ 红树 ” 、 “ 青山 ” 、 “ 绿草 ” 、 “ 落花 ” 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 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从这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㈢备考指南 •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四)方法点拨: • 一、评价作品思想内容要注意的问题 •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结绪,风格豪放悲慨。 (四)方法点拨: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 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 , 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 , 唐代国力强盛 , 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 , 情感豪迈 , 他们的诗 , 尤其是边塞诗 , 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 , 也有对故乡 、 亲人的深切思念 , 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豪迈 ,保家卫国的决心 , 因而格调高亢 , 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 , 积贫积弱 、 国力衰微的大宋朝 , 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 , 豪迈之气少了 ,悲凉之气多了 , 雄伟气魄少了 , 家国之愁多了。 (四)方法点拨: •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 序 ” ,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 ,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 ,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 ,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 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 , 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 因而不。高考古诗鉴赏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关推荐
式等基本知识。 所以,应当有攻克难题的信心。 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的联想,进行推导, “ 触类旁通 ” ;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角度试解,打通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答题方法及解题技巧 5.一丝不苟,每分必争。 普通高考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差一分就有可能失去录取资格。 因此,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题必答,每分必争
2232.22223,0).223s i n (2c oss i n:02c oss i n BCCBCBCBCBCCBCB或即或、由得由[法二 ] .4:),0(.s i nc os,0s i n0)c os( s i ns i n.0s i nc osc oss i nc oss i ns i ns i n0)s i n (c oss i ns
gaⅰ 4321aa解答: 2143 aⅱ 0)0(121ga Raa21021 a解答: ⑶ 即可时当 0)0(,0 ga0 a43a综上不等式与函数 例 3:设二次函数 12)2(24)( 22 ppxpxxf}11|{ xxA}012)2(24|{ 22 ppxpxxB① 的范围求若 pBA
地理坐标判断 , 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 300千米 B. 550千米 C. 1300千米 D. 1550千米 经纬线 穿过主要地区 纬线 23186。 26’ N 云南南部(云贵高原)、两广(汕头,两广丘陵)和台湾(山脉) 30176。 N 喜山、青藏高原、横断山、长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东海、舟山群岛 40176。 N 天山南、塔盆、河西走廊北、内蒙高原、贺兰山、黄河
、 S2( H2S) 、 SO3 SO I( HI) 等, 均可将它还原成 Fe2+, 如: 2Fe2+ + Cu2+ 2Fe2+ + S + 2H+ 2Fe3+ + H2S== 2Fe3+ + Cu== 2Fe3++ SO2+2H2O== 2Fe2++4H++SO42 专题一、铁铜间彼此反应的计算和讨论 涉及的物质一般有 Fe2+ , Fe3+, Cu2+, Fe, Cu 涉及的主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