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陕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内容摘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助词 , 的走送之 代词 , 它 , 指书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 无实义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 , 的 二 、 重点句子翻译 1. 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2. 录毕 ,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 , 小跑着送还书 , 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 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 ,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 故余虽愚 , 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 , 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5. 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 , 背着书箱 , 拖着鞋子 , 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6. 寓逆旅 , 主人日再食 , 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里 , 每天只吃两顿饭 , 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用。 7.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 , 生活在他们中间 , 一点也不羡慕他们。 8.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 ,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 、 问题探究 1.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 (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叩问之难 、 旅途之艰 、 生活之苦 目的:鼓励马生刻苦 、 勤奋地学习 ,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描写同舍生的衣着。 与自己 “ 缊袍敝衣 ” 作对比 , 突出求学时的艰苦 , 表现自己求学信念的坚定。 3. 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 “ 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你认为作者 “ 虽愚 , 卒获有所闻 ” 的原因是什么。 不畏家贫借书学习 , 千方百计向老师请教。 5. 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哪些学习的秘诀。20xx陕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
相关推荐
及想到要为后代子孙立下良好的典范 , 宁愿忍受一时的寂寞 , 也不愿遭遇永远的悲苦凄凉。 德才兼备的君子 , 他的内心经常是坦坦荡荡的 , 思想行为就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磊落 , 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 (的阴暗行为 );他的才华和能力 , 如同隐藏不显的珠玉一样 , 从不轻易地向世人炫耀。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 , 不去接近权势名利是志向高洁的 , 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 , 品格更为高尚
姑且 ⑫ 遂许先帝以 驱驰. . 奔走效劳 ⑬ 夙.夜忧叹 早 , 早晨 ⑭ 庶竭 驽钝. . 比喻才能平庸 ⑮ 以彰其 咎. 过失 ⑯ 咨 诹.善道 询问 5 . 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 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② 以以光先帝遗德 介词 , 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 , 以致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 , 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 ,
1, 0), (1, 0)FF 的距离12,PF PF的等差中项为 2 . ( 1)求曲线 C 的方程; ( 2)直线 l 过 圆 2240x y y 的圆心 Q 与曲线 C 交于 ,MN两点,且 OM与 ON垂直 (O 为坐标原点 ),求直线 l 的方程 . 三、拓展探究 4. 椭圆 C: 22 1( 0 )xy abab 的两个焦点为 F1,F2,点 P在椭圆 C上
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 至 “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 ‘ 易尽 ’里望见了 ‘ 无垠 ’”) ,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② 第二层 (自 “ 一位中国诗人说 ” 至 “ 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 ,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 ——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且富于暗示。 ③ 第三层 (自 “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 ” 至 “
b.但是,即便如此,到开拍的时候,还是难免会出现术语被 窜改 的情形。 ③ 一起 一齐 一起: , ,。 一齐:表示在时间上同时发生,有 “ 同时 ” 义。 例: ,让我们 一起 为老人做点什 么。 b.三十万人的目光 一齐 投向主席台。 四、速读感知课文 在本文中作者 “ 闲谈 ” 的内容有哪些。 答: 答案 细腰蜂捉青虫 →E 君的发愁 → 历代统治者的 “ 治术 ”→ 外国防民之法 →
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 , 又有为 “ 闲人 ”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4.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 , 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 “ 闲人 ” ,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背景材料 】 苏轼才华横溢 , 有济世之志 , 力主政治改革 , 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