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内容摘要:

年降雪量 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 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受气温、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冰盖指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由多年冰雪堆积挤压而成。 冰盖目前主要分布在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师】多媒体播放 P97 图 “ l0000 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 5000 年 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 提 出要求:阅读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全球气候的波动。 【生】 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 3~ 4℃ ;另一次是 l5 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 1550~ 1850年属 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年均温比现在低 l~ 2℃。 【师】很好。 我们通过下面这幅表格来了解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 多媒体播放我国历 史时期的寒暖变化表: 第一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 3500~前 1O00年左右 )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估计当时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都比现在高,是我国历史时期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次寒冷时期 (公元前 1000~前 850年 ) 据历史资料记载,汉水曾经两次结冰,紧接着又是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第二次温暖时期 (公元前 770~公元初 ) 据历史资 料记载,鲁国 (今山东 )冬天没有冰,当时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分布界限偏北,表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暖 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初~ 6世纪 ) 据历史资料记载,淮河曾结冰,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海面曾三年结冰,表明气温下降 第三次温暖时期 (7~ 9世纪 )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长安 (今西安 )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中地区生长,表明气候转暖 第三次寒冷时期 (10~ 12世纪 ) 据历史资料记载,华北已无野生梅,太湖曾全部冻结,苏州附近的南运河曾经常结冰,福建的荔枝曾两次冻死,表 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得多 第四次温暖时期 (13世纪 ) 据历史资料记载,杭州曾几年无冰雪,西安等地有竹子生长,显示气候转暖 第四次寒冷时期 (15~ l9世纪 ) 这段时间长达 500年。 当时北京附近的运河封冻期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