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内容摘要: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分子 份子 ] “ 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 “份子”,合伙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凑份子。 [竿子 杆子 ] “ 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等。 “杆子”,有一定用处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化装 化妆 ] “ 化装”,本指演员修饰外貌,使变得像所扮演的角色,也指从容貌、衣着等方面假扮成另一种人,目的在于欺骗对方,如:他不断化装,敌人无法发觉。 “化妆”,专指用脂粉等修饰容貌,使美丽,有时用于比喻美化。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坚苦 艰苦 ] “ 坚苦”,指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截止 截至 ] “ 截止”, (到一定时期 )停止,如:报名已截止。 “截至”,截止到 (某个时期 ),如:截至 8月中旬。 [界限 界线 ] “ 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象。 “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意义较具体。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及时 即时 ] “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交待 交代 ] “ 交待”,完结 (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 )。 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 “交代”,移交,嘱咐。 如:交代工作。 [利害 厉害 ] “ 利害”,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 “厉害”,难以对付和忍受,剧烈,凶猛,如:天热得厉害。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年轻 年青 ] “ 年轻”,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的人比七十岁的人年轻。 “年青”,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 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品味 品位 ] “ 品味”,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 “品位”,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启用 起用 ] “ 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起用”,多指退职、免职人员的任用,支配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清净 清静 ] “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启事 启示 ] “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这里用作名词 ) [情景 情境 ] “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 “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权利 权力 ] “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跟义务相对 ),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 “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声明 申明 ] “ 声明”,①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统率 统帅 ] “ 统率”,统辖率领,动词,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如:三军统帅。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统治 统制 ] “ 统治”,凭借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如:统制军用物资。 [违反 违犯 ] “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违背,程度较轻。 “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不遵守,程度较重。 [污辱 侮辱 ] “ 污辱”,指玷污,可指当面的,也指背后的。 “侮辱”,指用欺辱、轻慢的言行使人蒙受耻辱,一般是当面的。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委曲 委屈 ] “ 委曲”,事情的底细,如:告知委曲。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如:受委屈。 [消失 消逝 消释 ] “ 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 “消逝”,包含一个事物随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 “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 “消释”多用于疑虑、嫌隙、痛苦等消失、解除,它还有消融的意思。 [形式 形势 ] “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国际形势。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学力 学历 ] “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 [一齐 一起 ] “ 一齐”,副词,指同时,如:一齐动手,一齐研究。 “一起”,副词,多指在同一处所或同一时间,如:在一起工作。 [纵容 怂恿 ] “ 纵容”,指对别人干坏事故意不管,只用于贬义。 “怂恿”,指使、撺掇别人干某事,有时不带贬义。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制订 制定 ] “ 制订”,创制拟定,重在“订”,用于一般的具体事项,如:制订工作计划。 “制定”,定出 (法律、规程、政策等 ),重在“定”,用于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如:制定宪法。 [中止 终止 ] “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 “终止”,结束,停止,如:演奏终止。 [征候 症候 ] “ 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如:病人有好转的征候。 “症候”,病症,病状,如:感冒后有发烧、咳嗽的症候。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自愿 志愿 ] “ 自愿”,指没有丝毫勉强,不是被迫,而是自己愿意。 “志愿”,指志向和愿望;也指出于自愿,与“自愿”相同。 附录五 ┃ 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小学课件 附录六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中小学课件 附录六 ┃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 , 中考中有些题目要求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 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 , 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 , 备考时必须注意。 下面列举部分重要的易混成语。 [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 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 前者多指处于困境 , 仍能跟往常一样 (素:平日 、 往常 );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如:水在流淌时是不择道路的 , 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 , 它们都懂得随遇而安的道理 , 所以它们是快乐的。 中小学课件 [半斤八两 伯仲之间 ] 八两即半斤 (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当,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伯仲,古时兄弟排行的次序,分别指老大、老二,比喻二者相当,不分上下。 [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如:作文训练中忽略语言训练而大谈审题或技巧,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附录六 ┃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中小学课件 [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前者偏重于“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强调无法挽救。 如: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者手下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 [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偏重于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于“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如:有关我国有可能今年年底开征奢侈品消费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的事。 附录六 ┃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中小学课件 [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阿姨 , 您好。 我是小华的同学。 有件事需要告诉您, 小华的脚扭伤了 , 医生建议回家休养两天 , 请您来接她一下。 第 7课时 ┃ 口语交际 (说话得体、劝说、 辩论、转述、言外之意 ) 中小学课件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转述能力。 解答这道题,既要能根据不同对象来说话
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演练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便立冬了。 二、 福楼拜曾经说过:我们不论要描写什么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 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到这个唯一的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 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
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 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 ( 2020年安徽省芜湖市) 分析 介词“通过 ……”,“ 使 ……” 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析论证,理清 思路,阐发观点 3.本文第②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与不足。 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 解 析 说明事物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这就是说明顺序。 本题是对说明顺序的考查。 在解答此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本文的结构层次。 选文第①段是第一层,介绍了红潮的危害;②~⑤段是第二层,介绍用超声波消除藻类的原理和方法;⑥~⑦段是第三层,介绍用超声波消除藻类的局限性。 由危害到方法再到局限性,非常明显,这属于逻辑顺序。
先去看文章的标题 —— 条纹蜘蛛的巢,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然后仔细阅读全文,我们发现① — ② 段对巢的外观作了详细的介绍。 我们从中能找到这些与巢的特征有关的词句,如第①段:“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第②段:“巢的顶部是 整体呈蛋形 (或倒置的气球形 );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