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教案4内容摘要:
顿第二定律 本节要求同学们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指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和适用范围。 一.学法指导 (一)、定律的导出 1.经实验探究,得到ma 1, Fa ,写成数学表达式: F m a 2.上式可写为等式 F= kma,式中 k为比例常数。 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就可以使 k= 1,则公式更为简单。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使质量是 lkg的物体产生 1 m/s2 的加速度的力为 1N,即 1N= lkg m/s2。 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 k= 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 F= 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公式。 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 F代表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牛顿第二定律 更一般的表述是: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公式是: maF=合 (二)、对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关系: 合F 是物体(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 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如 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则 m 为几个物体的总质量。 a 为研究对象在合力 F合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a 与 合F 的方向一致。 2 定律反映了力和加速度间的“瞬时性”: maF=合 是对运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成立的,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总跟那一时刻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即有力作用就有加速度产生。 外力停止作用,加速度随即消失,物体就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持续不断的恒定外力作用下,物体具有持续不断的恒定加速度,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外力随着时间而 改变,加速度就随着时间而改变,物体就做非匀变速运动。 3 矢量性:作用力 合F 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牛顿第二定律的 maF=合 表达式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它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而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的方向无必然联系。 当合外力方向变化时, a的方向同时变化,且任意时刻两者方向均保持一致。 4 同时性: maF=合 中, 合F 只有 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之分, 合F 发生变化, a 同时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对某物体在同一时刻的 合F 和 a 而言的。 5 同体性:是指公式 maF=合 中 合F 、 a 和 m 三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而言的。 6 独立性:定律中力的独立性是同一时刻有诸多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各力都分别使物体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各力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因此,我们在解决具体的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的问题时,可分别求各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先求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方向,然后求加速度的大小,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三)、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根据题意,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示意图 3.利用分力表示出合力 合F (求 合F 的方法有合成法、正交分解法) 4.由牛顿第二定律 maF=合 列方程求解。 5. 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等。 二.例题分析 【例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时( ) A.速度减小 B.加速度减小 C.合外力减为零时物体静止 D.合外力减为零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与加速度相同;当合外力减小时,方向不变,物体仍然加速,选项 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随合外力减小而减小,选项 B正确;当合外力减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 【答案】 B D 评注: 质量一定的物体,合外力大小决定加速度大小。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例 2】在光滑水平面上,恒力 F 水平作用在质量为 1m 的物体 A 上,使 A 物体产生12 m/s2的加速度;若使恒力 F水平作用在质量为 2m 的物体 B 上,使 B 物体产生 4 m/s2的加速度;现使 A、 B 两物体联结为一个整体,再把恒力 F 作用在它们上,则它们的加速度大小为多 少。 【解析】解法一: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物体 A: AAamF 对物体 B: BBamF 对 A、 B 联合体: ABBA ammF )( 联立上三式得 22 /3/412 412 smsmaa aamm Fa BA BABAAB 解法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比例关系求解。 ABBA mmaa „„① BAAAAB mm maa „„② 由①得 ABAB maam „„③ 将③代入②式得: 22 /3/412 412 smsmaa aaa BA BAAB 评注: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涉及多个物体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F、 m、 a 的同体性,切不可张冠李戴。 另外,比例法能减少未知量个数,往往显得简捷。 【例 3】 一个质量 m=l kg的木块,静止放在动摩擦因数 u =,受到两个与桌面平行、大小均为 ION、互成 060 角的共点力 1F 、 2F 的作用,如图 411 所示。 求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取 g= 10 2/sm ) 【解析】木块在竖直方向处于力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作用:拉力 1F , 2F 和桌面的摩擦力 f 由这三个力的合力产生加速度,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算出加速度。 拉力 1F 、 2F 的合力大小为2cos2 1 FF 运动过程中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mgN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木块的加速度为: m mgFm fFmFa 2c o s2 1 221 /) 31102(2c os2 smsmgmF 评注: 本题解题的关健是根据两个分力 1F , 2F 利用合成的方法求出合力,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有的题目明确告诉我们加速度的方向,当然也就知道了合力的方向。 三.跟踪训练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 外力成 __________,与质量成 __________,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 __________。 2. 1 N 的物理意义是指 __________。 3.一个质量为 2kg的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 F1= 3N, F2= 4N。 当 F1与 F2的方向相同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l= __________;若 F1与 F2方向相反时,物体图 411 的加速度大小为 a2=__________;当 F1 与 F2 方向互相垂直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3=__________,此时要使物体的加速度 a=0,则应再加一个大小为 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的力 F3. 4.物体从高处落下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为它所受重力的 1/8,则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方向是 __________。 如果物体向上运动,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这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方向是 __________。 (g取 10 2/sm ) 5.如图 412 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 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 l kg的物块。 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 ION。 当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 8N。 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2 2/sm B. 4 2/sm C. 6 2/sm D. 8 2/sm 6.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其 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合外力变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7.质量为 M 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 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 ,大小变为 2F 时,木块的加速度为 a 则( ) A. a = a B. a < 2a C. a > 2a D. a = 2a 8.物体在合外力 F 作用下,产生加速度 a,下面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a 与 F 反向 B.只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a 才与 F 同向 C.不论在什么运动中, a 与 F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以上三点都错 9.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做(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 变加速运动 10.质量是 kg 的气球在空中匀速上升,从它上面掉下一个小物体后(气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气球得到了 2 2/sm 的加速度,则下落物体的质量是( )(取 g=10 2/sm ) A. kg B. 3 kg C. kg D. kg 11.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 412 图 413 图如 图 413 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 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 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端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 O点的距离为 x,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方向向左,大小为 kx/m B.方向向右,大小为 kx/m C.方向向左,大小为 2 kx/m D.方向向右,大小为 2 kx/m 12.如图 414 所示,质量为 4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受到大小为 20 N,与水平方向成 30186。 角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 ( g取 2/sm ) 13.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用 4N 的水平力可使该物体获得 2/sm 的水平加速度,用 5N 的水平力可使该物体获得 2 2/sm 的水平加速度,用 6N 的水平力可以使该物体获得 多大的水平加速度。 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14.用弹簧秤水平地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弹簧秤读数是。 然后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这个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读数是 ,这时物体的加速度是 2/sm ,求这个物体的质量。 (取 g=10 2/sm ) 15.一质量为 m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受水平力 F的作用做匀加速直图 414 线运动,现对该物体多施加一个力的作用而不改变它的加速度,问: ① 可能吗。 ② 若有可能,应沿什么方向施力。 对该力的大小有何要求。 16.如图 415 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细悬线偏离竖直方向 370角,球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 l kg,(取 g= 10 2/sm , sin37= ) ( 1) 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 2) 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17.将质量为 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木块可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 416 所示,现用一沿斜面的力 F作用于木块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 求木块的加速度。 18.如图 417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斜向上推力作用,物体靠墙壁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求推力 F 的大小。 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作用 本节要求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解析一些关于绳子、 杆等的瞬时间合力和加速度的变化关系。 图 415 图 416 图 417 一.学法指导 1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正比关系是“瞬时”的依存关系。 有力,就有加速度,任一时刻的合外力对应着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力改变,加速度亦同时改变。 物理中的“绳”和“线”,“轻杆”及“弹簧”和“橡皮绳”的。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教案4
相关推荐
时 : f=0 注 :(1)劲 度系数 K由 弹 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 μ 与压 力大小及接触面 积 大小无 关 ,由接触面材料特性 与 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 μ N 一般 视为 fm≈μ N (4)物理量符号及 单 位 B: 磁感 强 度 (T), L:有效 长 度 (m), I:电 流 强 度 (A), V: 带电 粒子速度(m/S), q:带电 粒子( 带电 体) 电
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近体诗知识 (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 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面内的圆周运动及临界情况分析, 绳类的约束条件为 gRv 临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 0临v。 (二) 知识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 题 ( 1)、 物体作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一定会改变 ( ) ( 2)、 曲线运动 可以 是 匀 变速运动 ( ) ( 3)、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 ) ( 4)、 互成角度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 ) ( 5)、
鸟在唱歌。 ( 2)这首曲子美不美。 美在哪里。 ( 3)欣赏第二遍。 了解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 师:这么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 4)欣赏唢呐图片。 说说在哪里见过唢呐演奏的。 ( 5)欣赏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一边欣赏一边想象这么多鸟儿唱歌是 什么样的情景。 三、结合生活经验,鸟儿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渗透环保意识。 说说在哪里见过许多鸟的
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 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回答问题) 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 3 4 6 7 1,落音在 3) 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 “都节调式 ”。 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 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具有幽雅古朴 、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
表达对世界小朋友的呼唤。 我们一起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三)、学唱歌曲 师: 听一遍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 师: 再次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师:我们大家现在跟着录音再次歌唱。 师:现在这首歌同学们都听会了吧,为了我们更好的演绎歌曲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声带回去,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