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澳大利亚教案内容摘要:
湿润 的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亚热带湿润 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 温和湿润 ,夏季 高温干燥 的 地中海 气候,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农业生产方式为 混合 式农牧业。 ( 5)澳大利亚 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是: 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 平坦。 而南部地区,气候 适宜 ,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 丰富 ,东南部地区虽然只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 引水灌溉 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澳大利亚 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 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低投入低产出 学习小结: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 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 1)东部山地:海拔 800— 1000 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 200 米( 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 200— 1000 米。 指导学生在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 —— 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 —— 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 —— 大自流盆地。 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草原辽阔、饮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了优 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学习主题三:“坐在矿车上 ”的国家 阅读下面的资料和课本 P78阅读材料的内容,回答问题 :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 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 矿产 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 储量 居世界前列。 ( 2)二战后, 采矿 业、 冶金 和 机械制造 业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 3)由于矿产储量大,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 工矿业 收入超过 农牧业。 计算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大约为中国的 1/45,从人地关系来说,他是 的国家。 读右图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 找出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回答: ( 1)城市 A______; B______; C_______。 ( 2)从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共是世界矿产品 的主要 _________国, 因而有“ _____________”之称,其铝土矿分布在__东北 __部,煤在 __东部沿海 __部,铁矿在__西部 __部。 ( 3)目前 _______业已大大超过 _______业和 _________业,成为经济支柱。 ( 4)澳大利亚的经济属于 _____半球 ______的资本主义国家。 ( 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在这里有澳大利亚著名的城市,指导学生找出堪培拉、悉尼、墨尔本三大城市,对这三大城市你都知道些什么。 堪培拉 —— 政治 中心; 悉尼 —— 最大的 工业 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 —— 第二大城市。 ( 6)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 地区,因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展知识准备 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是 768 万平方千米, 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1875 万,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较早。 全节总结: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 领土组成 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人教版地理七下澳大利亚教案
相关推荐
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图 21 在①②③④中,水资源最缺乏的是( );能源最紧张的是( )。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 A、第二级阶梯 B、东部沿海和黄河流域 C、亚热带和暖温带 D、平原和盆地 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素是什么。 我国的三级阶梯,回答活动题 3. 五、展示汇报: 六、课堂小结: 审批人 : 堂清巩固题 (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致。 与 年降水量线相一致,与 等温线相一致。 ( 2)西北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的界线,大致与 mm 等降水量线 大致相 一致。 (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 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
6 我国常见的断层地貌有 山, 山, 山, 谷地, 谷地。 五 问题探究 1 一座山的成因有那些可能 ?主要是内力还是外力作用。 2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3 岩浆喷发一定形成火山吗 4 为什么山区线路呈“之”形分布。 5 地质构造有那些实际应用。 六 、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据此回答 13题。 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反映的是( ) A、 断层 B、褶皱 C、滑坡 D、 火山 下列
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 拟用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感受下列现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176。 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 0176。 和 180176。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 20176。 和东经 160176。 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 20176。 和西经 160176。 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 9 月份从 A 点( 20176。 N、
论因数变化的规律 汇报交流规律 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