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内容摘要:

完成第二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成各物体的质量 的连线。 完成第三题 比较大小,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只有将它们改写成同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 8题,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完成。 教学反思: 课 题 搭配中的学问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26P27 教学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搭配的全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序思考。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创设“配菜”的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 通过情境的创设,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一种素菜和两种荤菜作为星期一的菜谱。 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 同的配菜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菜谱的情况,会有学生说菜的种类太少,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将菜谱适当调整为二荤二素。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借助摆学具、列表、连线(画搭配路线图)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解决问题,并发现每种荤菜与素菜搭配都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有两种荤菜,所以是 2 个 2,就有 2*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教师出示二种荤菜三种素菜,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最好的方法解决,做完之后,跟小组的其它同学比较一下,看看哪一处方法最好。 使学生明白,摆学具、连线、画图表都太慢民,而且容易漏掉或重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 完成课本第 27 页的练一练。 教学反思: 第 四 单元 : 乘 法 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课 题 第 一 课 时 购 物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28— P29 教学目的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结合教学,培养 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引入: 口答: 300 2= 20 5= 23 3= 4 200= 23 3= 4 15= 24 2= 12 4= 二、探索新知: 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 商店看看吧。 (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 213 元,一张书桌 42 元,一把椅子12元。 ( 2)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买 3张桌子要多少元。 ③买 5个书柜要多少元。 „„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①买 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买 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 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 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 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a、 12+ 12+ 12+ 12=48 b、 10+ 10+ 10+ 10+ 2+ 2+ 2+ 2=48 c、 1 2 d、 12 4=48 e、 10 4=40 1 2 1 2 2 4=8 1 2 4 40+ 8=48 + 1 2 4 8 4 8 „„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 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4 先用 4 乘“ 12”中个位的 2 得 8,积的个位上写 8; 4 8 再用 4乘“ 12”中十位的 1得 4,积的个位上写 4。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 要适当。 ] 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 ( 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 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 6各表示什么。 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 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看书自学。 让学生看课本第 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 29页“练一练” 4题。 第 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第 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 第 3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计算 12 12 12 12 8这 4 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 指导。 第 4题。 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 再反馈交流。 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 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① 132 3 = 396(元) ② 132 3- 132 ③ 132( 3- 1) 396- 132=264(元) =396- 132 =132 2 =264(元) =264(元) 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 么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 二 课 去 游 乐 场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30— P31 教学目的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教具学具 教学持图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 情境导 入 :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 10 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 ② 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 ( 2)教师提出: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 1)学生列出算式: 16 4 ( 2)教师指出:现在用 1 根小棒代表 1 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 1捆(每捆 10根),另摆 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 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 有几行。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 4个 16 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 4个 6根是 24根,把其中的 20根捆成 2捆,放在 4行小棒下面。 另外 4根放在 2捆小棒的右边。 再算 4个 1捆是 4捆,一共是 6捆又 4根,所以 16 4=64。 (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 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2 4 4乘“ 16”个位上的 6得 24,向十位上进2, 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 4。 4乘“ 16”十位上的 1是 4,加上进上来的 2, 得 6(即 60),在积的十位上写 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 12 4的竖式计算过程) 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 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 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 30 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 30页“试一试”中的 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 31页“练一练”中的 4题。 第 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第 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 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 1) 18 2+ 18 ( 2) 18( 2+ 1) 第 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 ( 1) 15 3+ 45 8 ( 2) 400- 45 8 15 3=45(元) =45+ 360 =400- 360 =405(元) =40(元) 因为 405 〉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 因为 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总结。 说一 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 三 课 时 乘 火 车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32— P33 教学目的 探索 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