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内容摘要:

38 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 ?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个人制作。 “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 39 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 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 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主题二:路在脚下延伸 课 时: 3 课时 13 第一课时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 录像 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教科书第 40~41 页 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 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 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 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40。 41 页的文字和照片。 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几份 全国交通图。 本 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次课的学习 ,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 14 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 )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 从哪里通向哪里。 (参见教科书第42~43页的分布图。 )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 根据具体情 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 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 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教师可以按不同方向,限定各个小 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 4.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 第三课时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地图、尺子。 教学过程: 15 1.导入 : 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 2.小组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搜集资料及发言的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 针对每个小组搜 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 具体步骤:(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 长度大致是多少。 (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 “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 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 主题三: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课 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16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视节日都是什么, F 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座的每 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 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 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 ?你有什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 2.全班交流。 3.探究讨论。 “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 53 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么样的问题 ?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53 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 !业 将课上所学 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视节日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厂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 50~ 51 页的,导渎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士认让 1 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教师提问学牛:“在这幅导渎图中,有两幅画画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 学,昨天晚 [二谁看丁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日 ?”清学生自愿问答。 “每一个电视盯日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 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 2.小组讨论 —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牛:“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 ?”清学生门愿发言。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可能会比较多地提到各种节日的主持人、播音员等,针对此 17 种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住一个电视节日呻’,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 I: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牛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伞班交流、请学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沦,在各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 巾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 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总结 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应当就学生水较熟悉的某一个电视节目,帮助他们了解其制作在讨论和介绍时较容易地为学生所接受。 2.邀请的电视工作者以不是主持人或播音员为宜,以免因为“明星”效应而影响本课题的教学。 第三课时 书报 —— 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1.导人。 (板书课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布置家 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 57 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二课时 18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