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内容摘要:

持人,在我旁边的是随军记者。 记者:大家好。 我刚刚从东方归来。 播音员:听说我们的军队在大清帝国的土地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记者:是啊 !在东方有一支带红头巾的民间组织很厉害,他们反对大清的统治,势力越来越大 !他们建立了与大清帝国对峙的新政权,叫太平天国,定都在南京,改名为天京。 这是一个由洪秀全在金田将贫苦的农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老百姓很拥 护他们,称他们的军队是“太平军”,称洪秀全为“天王”。 播音员:这太平军还真是了不起, 了不起。 他们为什么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记者:他们共同的理想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所以老人、孩子和妇女都来参加。 看看我的随笔画吧,他们都很勇敢。 但是,我们在那里的权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所以我们和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支围剿他们的军队叫“洋枪队”,领队是美国人,名叫华尔,可惜他是个流浪汉。 播音员:那么,战况如何。 记者:太平军既英勇又团结,面对炮火的轰炸镇定自若。 在上海的两次交手中,太平军不仅挡住了洋枪队的 炮火,还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大炮。 我们连连失利,损失惨重,洋枪队的副领队被活捉了。 不久,在浙江慈溪,华尔被子弹击中丧命。 播音员:真是一场“太平风暴”啊。 谢谢的介绍,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主持人:我们还查到了许多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料。 学生活动:几名同学将查到的史料进行筛选整理后,分工选读几个片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黑水党农民组织、义和团运动等。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将搜集学习到的知识表现出来,更加有效地让大家共同感受到民族危难之即,中华儿女 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的精神)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提议:鉴于本课容量过满,将本目内容补充移到其他课节中)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边疆出现了危机局面,特别是新疆地区。 你知道新疆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新疆蕴藏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课件展示)“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伟大业绩。 那么,新疆是怎么丢掉的呢。 左宗棠又是怎样收复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有关内容,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教师:介绍左宗棠及阿古柏占领新疆。 (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论由授课时间来定) 1874 年,我们的祖国东南西北同时在频频告急的时刻,清政府内部出现一场严重的争论,这场争论就是海防与塞防的争议。 海防是指沿海的军事防务;塞防是指边疆内陆 要塞的军事防务。 李鸿章上书朝廷主张:“海防、西征力难兼顾。 ”西征就是征讨哲德沙尔国。 他分析:“海防近京师,一旦有事,京师动摇,新疆不守,难以危及京师”,并主张暂时放弃玉门关外。 对此,你认为如何。 生 1:两次鸦片战争敌人都是从海上来的,海防决不能疏忽。 生 2:清政府的财政确实特别困难。 再说,收复新疆特别不容易。 生 3:李鸿章这个看法是相当不好的,会使中国丧失很大一片领土。 师:李鸿章讲得不是没有道理,海防也的确重要,而且国家财政也拮据。 但是在一个根本问题上李鸿章是站不住脚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就设置了西域督护进行管辖,怎么能置之不理呢。 当时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得知后愤然驳斥。 同学们能不能代左宗棠上书。 生 1:因为阿古柏政权刚建立,羽毛未丰满,如果先建海防,阿古柏势力越来越大,就不好收拾了。 生 2:假如他们进入蒙古,直接危及京师。 师:对。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教师:展示课件“收复新疆示意图”,并讲述: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 分三路进入新疆。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向南疆 的门户。 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