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全集内容摘要:
学习准备 : 1.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特殊的家庭情况,以便做个别指导。 2.学生向家中长辈了解家庭的情况,如:了解家族成员,父辈、祖辈等家人生日,家乡的故事与传说;记录家务劳动的内容,拍摄一些家务劳动的照片,或家庭大扫除前后变化的照片等; 一张家庭劳动记录卡,资料等。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可以找一些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 ) 老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家的家务都是谁做的呢 ? 学生:(略) 老师: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不应该分担一些家务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 老师:好多同学说的不错,我们应该承担一些家庭的家务,应为我们也是家庭的一员。 (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是家庭的一员(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 开课本第二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略) 老师:这位同学利用星期天,体验了一次当“妈妈”的感觉,他都有什么感受呢。 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做过这样的体验吗。 你当时的体验是怎样的呢。 学生:(略) 老师: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已经够辛苦了,可回来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可想他们有多么的辛苦。 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里的小主人,我们也应分担一些家务,这样既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又培养了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大家说对不 对呢。 学生:(略) 老师:可有的同学说家 人不让他们做家务;还有的说我不会做家务,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可以向自己的家人说明这也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于不会做的家务,我们可以学着做,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好孩子”、“帮忙洗菜”、“洗碗”、“打鸡蛋”、“做家务”、“做饭”等。 ) 老师:我们都做过哪些家务活呢。 大家来说一说吧。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九页,这里有一张家务劳动记录卡,我们可以以此 为例,自己也做一张家务劳动记录卡,来记录自己做家务的情况,大家说好吗。 学生:(略) 老师: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我们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我们还应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过渡 )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页,我们来看一看该怎样吃饭呢。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该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要少而精。 吃饭时,营养要全面,不挑食,不偏食,这样才能使身体强壮,更好的学习。 (让同学们欣 赏视频“良好的饮食习惯”;图片“不挑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的知识。 ) 老师:这回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除了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有好多的好习惯要养成,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做的好吗。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我们应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攀比,不浪费,大家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好习惯呢。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良好的生活习惯”;图片“回收旧电池”、“ 回收”、“变废为宝美化家庭环境”、“节约用水”、“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 老师:我们正在长身体,生活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身体健康,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课本第三十二页中,哪些同学做的好呢。 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知道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呢。 我们该怎样做。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不良习惯”;音频“电视迷上课”;图片“迷恋游戏”、“抽烟”;还可讲“看电视节目的利与弊”、“令人忧虑的电子游戏机”等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 老师:家庭是我 们幸福成长的摇篮,我们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和家人的关怀,因此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爱献给家中的每一位亲人,共享家庭欢乐。 (过渡) 三、共享家庭欢乐(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三页,我们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她和家人欢乐吗。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有什么好方式,好方法能给家庭添欢乐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课本第三十四页的两篇作文。 ) 老师:当然有些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家庭的幸福,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五页,我们看一看这四种生活方式,哪个有利于家庭的幸 福呢。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最后,老师总结。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懂得了承担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应自觉纠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后记: 第三课 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 (二)能力目标 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学 会主动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家人沟通。 学习准备 : 1.收集一些案例的图片、录像等。 2.开家长座谈会所需的一些准备,如:时间安排、座谈内容等。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爸爸妈妈听我说”。 ) 老师:同学们,大家平时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呢。 学生:(略) 老师:但是我们该怎样和家人沟通呢。 (过渡) 【 讲授新课】 一、我们怎样与家人沟通(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三十六页,我们看一看上图中的同学在和家人沟通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学生:(略) 老师:有时父母的工作太忙,没有机会说出我们遇到困难和烦恼,是不是呢。 你在和家人沟通时,还遇到哪些困难呢。 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互不理睬”、“交流成绩”、“恐惧交流”、“缺乏交流”、“玩游戏被发现”、“学习交流”、“怎样和家人交流”等。 ) 老师:那我们该怎样和我们的家人沟通呢。 我们先看看下图中的同 学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略) 老师:你是怎样和家人沟通的呢。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可给同学们介绍“如何更好的与父母沟通”、“如何和父母沟通”、“善疏则通 —— 如何与父母沟通”中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 老师:同学们和家人在一些问题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要与家人及时地交流,相互沟通。 我建议:我们把需要与家人沟通的问题列出来,召开“与家人沟通”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 (过渡 ) 二、需要沟通的问题(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七页,我们 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有哪些和家人沟 通的问题。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们有什么要和家人沟通的问题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把它列出来说一说。 学生:(略) (邀请家人召开“与家人沟通”座谈会。 还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可参考视频“亲子活动”。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了一些和家人沟通的技巧,还通过座谈会,使学生和家人充分地进行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为了融洽的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 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一、我们怎样与家人沟通 留意看、细心听、多多 讲、常常做 二、需要沟通的问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 我和邻居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邻里之间应该保持友好平等的关系。 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学习准备 : 收集一些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事例,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 ,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买东西的事例的照片、录像等。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邻居吗 ? 学生:(略) 老师: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和 邻居的故事。 (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和邻居(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三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和邻居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生:(略) 老师:图中讲的是这位同学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料的情景。 大家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都有亲戚,亲戚虽然亲,但住的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密切,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一)远亲不如近邻(板书) 老师:大家还有哪些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呢。 说给大家听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谐”;还可给同学们讲“我的邻居”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 老师:邻居对我们来说就像亲人,那我们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呢。 怎样搞好邻里关系呢。 (过渡 ) (二)如何和邻居相处(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九页,我们看看图中展示了什么场景。 学生:(略) 老师:从这些图中,你能说说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吗。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邻 里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热情相助,和睦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更好的生活。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睦防盗贼”、“邻里谣”;图片“邻里和睦相处”、 “邻里情”等。 ) 老师:对于我们来说,也可以为了邻里的和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小孩儿、倒垃圾等。 你做过哪些事情呢。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帮助”、“互相问好”;还可给他们讲文本资源中“怎样指导儿童与邻居和睦相处”的知识。 ) (让同学们读一下课本第四十页的作文。 ) 老师:但是在 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邻里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一页,说说你对图中的看法。 学生:(略) 老师:邻里之间相处应该互谅互让,不做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 应想方设法为大家服务,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邻居噪音”、“邻里环境”、“乱扔垃圾”、“陌生的邻居”、“偷懒”等。 ) 老师:我们生活在一起,你家、我家、他家,构成一个大家庭。 我们还应共同保持周边的美好环境。 二、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在做 什么呢。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些同学都在为美化环境做自己的努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你打算为美化环境做什么贡献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构建美好环境”、“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等;进行榜样引导。 ) (老师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周边还有哪些不够方便的地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为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还应该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后记: 第五课 居家的安全与保护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家庭安全防火、防盗、防触电等方面的常识。 学习一些自救自护方法。 2.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做事的能。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全集
相关推荐
课内容 【 学生 】 命题:经过半径的在圆上的端点且垂直于半 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证明 定理:启发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 知、求证,分析证明思路,阅读课本 P60 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定理的证明: 已知: 直线 l经过半径 OA的外端点 A,直线 l⊥ OA, 求证 : 直线 l是⊙ O的切线 证明:略 定理的符号语言: ∵ 直线 l⊥ OA,直线
( 1)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 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 时期的。 ( 2) 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所用活字是( ) D. 铁活字[来 ( 3) 活字印刷术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第 五 部分 拓展延伸 】 读图学史, 完成( 1)~( 3)题 ( 1)上图是佛经《 》的一部分。 ( 2)它是世界上 现存 有 的雕版印刷品。 ( 3)它出现在我国的 _______朝。 它后来被哪种方法所替代。 【第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 1)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南方经济水平怎样 ? (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看看西汉之后南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 ( 3)讨论归纳一下:我国古代自唐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超过北方,是因为具备了哪些因素呢 ?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uld you like some tea? S1:Yes,please,I’d like some tea.( Give the card to the sudent) T:Would you like meat /fish/chicken/apples/grapes/oranges…….? S2:Yes, please……(Tell him/her to ask anther one) S2
知识空间 词语积累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山光水色 青山绿水 深山老林 湖光山色 百花盛开 鸟语花香 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春色满园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明月清风 草长莺飞 水天一色 细如牛毛 和风细雨 电闪雷鸣 秋雨连绵 夕阳西下 根深叶茂 美不胜收 大街小巷 大雁南飞 果实累累 金秋时节 瓜果飘香 2. ( 1)让小锤去敲击每一块山石。 ( ) ( 2) 让小锤去叩醒每一块山石。 ( )
,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课堂开始,我用学生已非常熟悉的一些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引入课堂,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然后,我利用孩子的喜欢听我唱歌的心理,设计了为大家演唱这首 流传至今的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 , 但是在唱歌之前我会提出要求:在 唱完之 后要 回答几个问题: 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位小英雄。 它 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此 举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认真倾听我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