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上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摘要:

协定》的规定,双 方于 1946 年 1 月在重庆还召开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重的决议。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猜测一下,蒋介石会落实《双十协定》的内容和政协决议吗。 蒋介石的确不会实践他的诺言。 在他准备得比较充他之后,他将《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撕毁,向中原解决区发起 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二、 内战爆发 按照战争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战略决战”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自主学习防御阶段和反攻阶段的有关内容。 同时把看书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过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解决。 战略防御阶段( 1946 年 6 月 — 1947 年 6 月) ( 1) 内战爆发:时间: 1946 年 6 月 标志: 国民党 进攻中原解放区 ( 2) 内战初期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 人民解放军的策略是: 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军 有生力量 ( 3) 1947 年 3 月 开始(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 中共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原因: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彭德怀指挥取得胜利的战役: 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 采用的战术是: 蘑菇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战略进攻阶段( 1947 年 6 月 — 1948 年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 1947 年 6 月 标志性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标志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看完书后交流。 难点突破 :战略反攻阶段有一个典型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这一个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呢。 解放 战争的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出击。 于是派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出发,越过陇海线和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心脏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已经临近南京。 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 所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性意义是是为 了战略反 攻。 挺进大别山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以此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对国民党形成了包围之 势,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 合作探讨: 为什么蒋介石的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