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诸子百家内容摘要:
文化中的地位。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 是青铜器。 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 器是什么。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什么叫饕餮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将学习 第 21 课 诸子百家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 △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 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姓名 时期 学派 成就 孔子 春秋后期 儒家 提倡 “ 仁 ” ,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 孟子 战国 儒家 “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人要有骨气 老子 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 道家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 战国末期 法家 今胜于昔, “ 法治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讲出点什么来,也许是因为我给大家留的时间比较多。 另外,他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布点小结 本课的内容难度比较大,这里涉及到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很难掌握。 但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学一点点常识性的东西。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我们将利用三课时来完成。 〔分层推进〕 △ 再读教材 △ 快速提问 ① 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 “ 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下面要学习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我们要注意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是春秋不是战国。 “ 由分立趋向统一 ” :引导学生回忆旧课,涉及西周分封诸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 学派 :我们经常会听到 “ 三教九流 ” 的说法,那么什么是 “ 三教九流 ” 呢。 (没有学生知道,也有部分同学知道一点) 关于 “ 三教九流 ” 有各种说法,我们现存介绍一个最常见的说法: “ 三教 ” 即儒、释、道(释为佛教,这在前面的内容里简单介绍过)。 “ 九流 ” 即:儒。华师大版历史七上诸子百家
相关推荐
课本 37 页回答: 战: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 师:第一次是 979年在高梁河一带宋辽交战,由于 宋军刚刚结 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军疲劳,宋军失败。 第二次就是课本上讲的: 986年,杨业、潘美领导的一次战役。 由于潘美临阵退兵,使杨业陷入重围 ,他的 百余部 下包括他的儿子全部血战而死,杨业虽然顽强拼杀,最后力 竭被俘。 但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就成为后来小说
出问题:“我们应学习司马光的什么精神。 结合自己的学习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以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师小结,《资治通鉴》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指导学生列出表格比较《史记》与《资治通 鉴》。 (书名、作者、成书时期、体例、叙史范围、史学地位)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几种宗教。 家喻户晓的是什么。 (佛教) 学生回答后导入下一目题: 佛教的中国化 因为宗教较
举例 “ 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 唐太宗说: ‘ 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 精简机构(可援引 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 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
途径填写下表: (投影 ) 著作 作 者 时 代 主要内容 地位 相同点 不同点 《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 《农政全书》 中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天工开物》 此书的问世,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教师精讲、学生合作学习: 1)让学生说出本草、纲、目 的含义(查课本、字典) 2) 联系:《农政全书》是中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半坡原始聚落和河姆渡原始聚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读课本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回答:( 1)猜想这件陶器的用途有哪些。 ( 2)盆上刻鱼说明了什么。 彩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聚落的房屋建筑各是什么特点。 成因是什么。 这样的特点各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究 (自古成功在尝试。 ) 小组长组织研讨自主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将题号写在黑板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 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北方民族大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突出事例不包括( ) A、胡人汉服 B、汉人胡食 C、实行 均田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