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安船舶制造公司设计生产和服务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艇假强度; b. 艇体不突出舷外; c. 操艇位置能看到艇放收全过程; d. 放艇时艇与舷侧的距离,艇下降的平稳性; e. 艇入水后能同时脱钩; f. 起艇机及附件安装准确性。 舷梯装置: a. 舷梯强度; b. 舷梯收放、翻转灵活性、可靠性。 起货设备: a. 吊货秆与起重柱制造精度; b. 起货装置负荷试验; c. 起重柱法兰及克令吊座平面的水平度、平面度; d. 制动可靠性; e. 起货机安装准确性。 货舱舱口盖和舱口围板: a. 外型尺寸和水密橡皮及槽的安装精度; b. 限位准确性; c. 各种压紧楔和楔座的配合; d. 舱口围板面板平面度及舱口对角线; e. 舱口围 板上压紧扁钢位置;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2/24 f. 舱口盖水密性; g. 启闭灵活性。 钢质风雨密关闭设备: a. 焊后表面质量; b 密性。 空调系统: a. 系统的设备、管路及附件安装完整性和正确性; b. 管路畅通性和密封性; c. 设备运行试验正常; d. 降温和采暖效果。 消防系统: a. 系统的设备、管路及附件安装完整与正确; b. 管系密封性; c. CO2或泡沫灭火系统功 能有效性; d. 探测与报警系统功能; e. 释放联锁功能。 机装 轴系和螺旋桨 中间轴、尾轴、连接螺栓的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船级社合格证书。 尾轴锥部按样板加工。 有键螺旋桨其键与轴、桨槽研配应与轴的研配同时进行。 连接法蓝上的锥形铰制螺孔加工后需要铰制螺栓研配。 中间轴与中间轴承组装和研配、研配,并进行中间轴承水压密性试验。 桨与尾轴的组装和研配,并作好桨与轴的位 置记号。 质量控制要点: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3/24 a. 尾轴锥提加工样板公差和变形量; b. 连接法兰铰制孔精度及法兰对中偏差; c. 轴瓦研配接触点及间隙; d. 有键桨的键于轴、桨的槽研配接触点与贴合情况; e. 无键桨的孔与轴的研配接触点、贴合紧密性和装配温度; f. 密性实验。 轴系找中定位 轴系找中工艺一般采用照光或拉线方法,照光设备应准确、良好;照光应在夜间 或无日光照射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轴系找中前机舱前隔壁往后、主甲板或强力连续甲板以下的全部船体结构应装焊完工,大型设备一般应吊装就位,尾轴管按交验合格的船体中心线装焊完工。 轴系找中过程中,船上应禁止较大震动和重物吊入、吊出作业。 轴系找中确定和检查主机基座面板、中间轴承基座面板与轴系中心的高度,前、后位置偏差,尾轴毅加工余量。 找中制作镗孔基准。 质量控制要点: a. 轴 前、后中心偏差。 b. 轴系中心线 与舵轴中心线偏离量。 尾轴管镗孔和尾轴管套加工 镗削设备的镗杆回转中心与轴系中心的偏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尾轴管镗孔后复验其中心线与首尾中心的偏差 质量控制要点: a. 镗杆挠度; b. 前、后艉轴承孔的同轴度; c. 艉轴管端面与中心的垂直度;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4/24 d. 艉轴管与艉轴管套的配合过盈量; e. 艉轴管套的位置标记; f. 艉轴管套表面粗糙 度。 轴系船台安装 艉轴管套才用液压安装,压入前须在同等温度下检查艉轴管与套各配含部位尺寸,压入时其压入负荷应满足技术要求。 艉轴套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a. 艉轴管套放入轴 的位置准确性; b. 艉轴管与艉轴管套的温度; c. 压入后的轴承内径变化及巴氏合金表面质量; d. 压入负荷。 艉轴安装前检查艉轴密封装置的完整性和温度传感器及导线安装准确性。 艉轴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a. 艉轴管内密封油管及温度传感器套 管密性; b. 前、后轴承间隙。 螺旋桨应采用液压安装,安装后应测量艉轴密封装置压下深度,并作好标记。 螺旋桨质量控制要点: a. 艉轴和螺旋桨温度; b. 压入量与压力; c. 导流帽安装紧固程度; d. 艉轴密封装置重力注油试验。 轴系效中的安装 轴系校中一般在船舶 F 下水后并处于正浮状态,主机、轴系及其附件、机舱大型机械设备吊装就位后进行。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5/24 按轴系校中计算要求,由后向前调整轴系安装尺寸;并确定中间轴承和主机位置。 研制垫片、铰制孔螺栓安装紧固。 轴系安装后按轴系校中计算书规定的负荷进行中间轴承的负荷测量。 质量控制要点: a. 各轴法兰的曲折和偏移; b. 垫片研配接触点; c. 铰制螺栓表面粗糙度、配合精度; d. 按扎固紧后各配合面的间隙; e. 中间轴承负荷。 主机及附属设备 主机定位前的要求 主机机 座的螺栓空纵向位置定位并加工结束 主机基座面板上焊接垫快焊接完毕 主机按产品技术规格书要求组装,并测量曲轴臂距差 主机定位安装 按轴系中心线定位主机 测出调整垫片厚度并加工研配。 一般采用钢质或铸铁垫片,也可采用环氧浇注的塑料垫,并按专用工艺规程施工 钻削铰制螺栓孔并配制铰制螺栓 主机按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安装,紧固主机座螺栓 质量控制要点: a. 垫片研配 接触点,固紧后各接触面间隙,焊接垫片帖合情况: b. 铰制螺栓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圆度和圆柱度; c. 紧固螺栓的旋紧力矩或拉伸力; d. 主机曲轴臂距差;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6/24 e. 输出端法兰对中质量,曲折和偏移。 附属装置安装 侧向支撑和端部止推装置按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安装 质量控制要点: a. 焊接变形; b. 垫片研制接触点、间隙和斜度。 辅机 辅机的分级及安装基本要求 柴油发电机组、汽油机组等一级辅机,安装时应保证对中质量,紧固螺栓拧紧后垫块各接触面用塞尺检查间隙。 淡水 泵等二级辅机,安装时应检查基座与机座的接触情况及,连接螺栓的紧固程度。 滤器、热交换器等三级辅机安装时检查紧固螺栓紧固程度,对于成套组合设备可在内场检查其安装质量。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柴油机应在冷态下测量曲轴臂距差,并满足产品说明书推荐的范围 检查连 接法兰的曲折和偏移 一柴油机与发电机分开安装时检查对中要求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曲轴箱内应保持清洁、无异物 汽轮机组安装 汽轮机组的找中复查一般应在船舶下水后进行 汽轮机组与被驱动机械分开安装时要保证轴中心对中 汽轮机组的安装要用专用工装设备,安装后检查垫块贴合程度,紧固螺栓装配,齿轮啮合,管系连接安装质量 质量控制要点: a. 垫块贴合间隙; 过程质量 控制程序 页码 17/24 b. 螺栓连接的紧固度; c. 轴向间隙; d. 手动盘车转动灵活性。 锅炉 锅炉安装 锅炉安装前应检查锅炉及其配套附件的完整性,船检证书、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 基脚螺栓紧固后应保证牢固、可靠,紧固蜂栓要有防松措施 排气管的补偿接管等要满足波纹管的技术要求,刚性或弹性支撑布置合理。 质量控制要点: a. 垫块、螺栓各部位间隙; b. 支承 、拉索、拉环的拉紧程度; c. 补偿接管预拉量。 电装 电气安装件 电气安装件包括电缆支承件、电缆贯通件、设备支承件等,一般采用标准件。 电缆贯通件应满足使用场所的水密及防火要求 质量控制要点: a. 电缆贯通件选用; b. 电缆支承件间隔; c. 焊接; d. 涂装。 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应避开热源,必要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应急配电板电缆与机舱无关时,一般不应穿过机舱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8/24 无关电缆不能穿过蓄电池室、油漆间等有防爆要求的舱室 两台舵机的电缆应分开敷线,并尽可能远离 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应与其它电缆分开 油船电缆敷设应满足油船的特殊要求 电缆不能紧贴包覆在绝缘里,冷库的电缆要明线敷设 按使用场所选择电缆紧固材料 电缆托架上的托板可设 1~3 层,托板上的电缆应分束紧固 穿过电缆管的电缆、电缆外径截面积的总和不超 过管内截面积的 40% 电缆穿过浇注型电缆筒,筒壁与电缆应留有间隙,电缆的外径总截面积不超过电缆筒内截面积 30% 电缆贯通填料或浇注型无机填料应满足使用场所的防火和水密要求,并有船级社认可证书 质量控制要点: a. 电缆分布; b. 电缆保护; c. 电缆贯通和密封。 电气设备安装和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必须满足安装场所和位置的最低要求。 危险区域和处所安装的电气设备,其防爆型式应满足使用场所要求 电气设备上 方不应有管子法兰和阀件 电气设备安装应平正,高度适当,便于操作和维修 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接地导体接地或利用设备安装底脚予以接地,接地处要保证有效接触。 接地导体的截面积要满足相应船级社要求。 质量控制要点: a. 安装场所和设备防护等级; b. 安装准确性;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19/24 c. 设备接地。 接线和电缆接地 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不能损坏设备的防护性能 电缆接线时,芯线端头应按图样要求予以清晰耐久的标记 接线端头的冷压和接线,应使用专用工具。 接线要整齐,并有防松措施 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和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进入同一设备时芯线要保持分离 电缆金属护套 两端应作有效接地。 在安全区内最后分路的电缆可以只在电源端做单端接地 本质安全和信号仪表系统的电缆可依据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作单端接地 质量控制要点: a. 电缆接线端头处理; b. 电缆金属护套接地; c. 电缆引入和接线的准 确性。 自控和遥控、遥测该设备及其试验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角加热法或模拟法试验:压力传感器可在系统工作情况下做调整试验或用试验泵试验:液位传感器和电信号变换器用模拟法实验 质量控制要点: a. 调整值; b. 调整位置标记; c. 调整螺钉锁紧。 自控、遥控 主机 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遥控操纵、应急停车、控制位置转换、安全停机、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页码 20/24 越控、安全减速等自控、遥控试验 质量控制要点: a. 试验程序; b. 试验记录。 主发电机和配电板 进行安全停机、重负载并联、轻负载解列及负载分配等电站的自动功能试验 质量控制要点: a. 试验程序; b. 调整值; c. 自动控制程序; d. 试验记录。 重要泵自动转换试验 进行失电程序起动试验和工作介质低压自动转换试验 质量控制 要点: a. 试验程序; b. 自动控制程序。 检测报警 按系统归类或按监视参数归类分批检测;对于双态信号传感器,应用万用表监视传感器的工作情况,以保证调整值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要点: a. 试验程序; b. 传感器的调整; c. 报警准确性。 无人机舱试验 准备工作 过程质量控制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