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58页内容摘要:

2,练习四第 6题。 导学目标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学难点 探索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小朋友喜 欢喝饮料吗。 出示例 2的饮料堆放图。 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像这样堆放的物品。 学生举例。 商店的售货员把听装饮料像这样堆放着,小兰想知道有多少听饮料,你们能帮她算出来吗。 学生认真观看。 举例说明,再交流汇报。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师:可以用哪些方法算,怎样算。 学生分组谈论。 引导学生提出解题思路。 ( 1) 这些饮料不多,可以一听一听地数出来。 ( 2) 也可以把每层饮料的听数加起来就知道了。 ( 3) 如果把每层的听数变成同样多 组织学生探究此题的算法。 在全班交流算法。 教师课件演示怎样把每层听数摆成同样多的。 比较两种算法。 在小组里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解决思路。 交流解题思路。 分组合作讨论此题的算法。 交流算法。 ( 1) 1+ 2+ 3+ 4+ 5+6+ 7+ 8+ 9=55(听) ( 2) 11 5=55(听) 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 4 题。 重点引导提醒学生: 7 3是怎样想的。 求到的是什么。 先算出一堆钢管的根数,再求出 4 堆钢管的根数。 5 题,当学生推算出小猪的体重后,并提问:小猪的体重会不会是 26 千克或 32 千克。 为什么。 第 6题。 注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指名说出算法。 ( 1) 是在 50 元以内。 ( 2) 是要选购 6束鲜花。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导学内容 教材 P22 例 3, P22课堂活动,练习四第 8题。 导学目标 能初步了解估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导学重点 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 例 3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吧,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水果店或超市去买各种各样的水果。 现在老师收集了某一天重百超市进的两种水果苹果和广柑的情况。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学生认真倾听。 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例 3的教学课件。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算两种水果大约各有多少千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估算的多种方法。 方法一:把每箱苹果看成 20千克, 20 38 方法二:把苹果的箱数看成是 40千克, 21 40 方法三:分别把每箱苹果和苹果的箱数看成 20 和 40,再计算。 20 40 „ „ 广柑的估算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箱重 25千克,无论和哪个整十数都不接近,估算时应怎么办才能使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 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说明自己的思考方法。 课堂活动 先让学生估计瓶里的豆子大约有多少粒,并记下这些数。 再分组进行数、算的操作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估算出这批豆子的粒数。 全班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先独立估计。 分组活动进行数、算。 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 8题。 学生独立完成。 导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教材 P26的整理与复习的例 例 2,练习五第 7。 导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理所学单元知识的方法。 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感受算法的多样性。 导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理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请学说回忆所学知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缤纷办事古各小 学生会议整理本单元内容。 在全班交流。 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结内容。 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计算与估算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例 2。 ( 1) 请学先计算,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 2) 指名全班交流并板书。 小结计算方法。 ( 1) 先口算,再笔算。 ( 2) 先估算,再笔算。 ( 3)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拓展 练习五第 7。 练习第 1题。 (直接口算在书上) 指名说出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找朋友。 (第 5 题) 在○里填上<、>或=。 (第 7题) 课堂作业:练习五第 2题(笔算在作业本上。 ) 第 7 题直接做在书上。 交流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第 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 导学内容 教材 P27~P29,练习五第 8题和思考题。 导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理解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学重点 目标 2。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等。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整理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再全班交流汇报。 自主学习 巩固解决问题策略 基本练习 ( 1) 习五第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 2) 练习五第 6题。 哪匹马跑得快些。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汇报,说明解题思路。 练习拓展 练习五第 4题。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重点体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示学生提出不同类型和不同方法解决的问题。 练习五第 8题。 ( 1) 学生先把各项开支填入表格。 ( 2) 请学生说明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 3)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 注意强调怎样组数,它们的积最大。 有没有规律可寻。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再说明解题思路。 小组探讨思考题的组数方法和规律。 导学内容 教材P31――34,主题图.例 1.例 2 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 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经历认识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 ,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 视频展示台 、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学具 钉子板 、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导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自主. 探索学习 探索新知 认识面积 ⑴ 认识周围物体和表面 ① 我们能看得见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 全班交流。 ② 你能看到这些面的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 ③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 抽生回答,全班交流。 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很光滑.表面很平。 有些能全部摸完,有些面摸不完。 有的面我能摸到边沿,有的不能摸到边沿。 1. ① 抽生回答。 例如:桌面.书面.地面.墙面......(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 ② 能看到这些面的大小.还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 学生自由发言。 ④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一摸.看一看,都能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 它的这个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 例如:书的封面 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⑤ 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教室哪些物体的什么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你能用颜色涂出它们的大小吗。 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它们的什么。 (面积) ⑵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比较面的大小 ① 讨论比较方法 我们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 抽生回答。 ② 进行类比,感觉比较方 法 看到书P33图A和图B,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以学生的发言,引发思考:当测量单位不统一时,我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必须统一参照物来进行比较。 ④ 介 绍 面 积 的 含义。 ⑤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找一找教室的面积。 2. 抽学生涂颜色,颜色涂出的部分也就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给面积下定义。 (3) ① 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直 接看,也可能将它们重叠...... ②学生自由发言。 生:可以数它们里面的格子,谁多谁就大。 生: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因为它们里面的格大小不一样。 课堂作业 1.围图形.画图形,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① P34课堂活动第1题。 在钉子板上围也你喜欢的图形,每围一个图形,要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② 课堂活动第2题。 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 1. ①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帮助。 ② 独立完成, 抽生反馈,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 (面积)哪什么是面积呢。 生活中还有哪 地方会有面积呢。 导学内容 教材P35――37,例3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 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 cm2. dm2. m2 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视频展示台 . 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1 m2 和100 m2 的正方形。 学具 直尺.铅笔.纸.剪刀等。 导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引入 谁还 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 哪什么是面积呢。 1.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回答面积的含义。 操作实践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感知1 cm2 (1)做一做。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完成以后,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 cm2。 (2)量一量 估计一下,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 cm2。 量一量,下面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 cm2。 可以边量边作记号。 感知1 dm2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 0 厘米的正方形,然后 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个边长为1 0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dm2。 估计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 dm2。 量一量,课桌实际的面积有多少 dm2。 3.感知1 m2 (1)做一做。 在操场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