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内容摘要: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 1) 使 „„ 建立 ( 2) 使 „„ 逃跑 ( 3) 使 „„ 受挫折 ( 4) 使 „„ 跟从 文言实词 理解记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 1) 治① 共 治 . 曹操( 动词 , 对付 )② 今表 治. 水军( 动词 , 训练 )③ 今 治 . 水军八十万众( 动词 , 部署 ) ( 2) 卒① 鲁肃闻刘表 卒 . ( 动词 , 死亡 )② 乘犊车 , 从吏 卒. ( 名词 , 兵、士卒 ) ( 3) 士① 聪明仁惠 , 敬贤礼 士. ( 名词 , 读书人 )② 操军吏 士 . 皆出营立观( 名词 , 士兵 ) ( 4) 将① 曹操自江陵 将 . 顺江东下( 动词 , 打算、想 )② 彼所 将. 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动词 , 率领 ) ( 5) 足① 岂 足 . 托乎( 动词 , 值得 )② 兵精 足. 用( 形容词 , 充足 ) ( 6) 次① 引 次 . 江北( 动词 , 停驻 )② 余船以 次 . 俱进( 名词 , 次序 ) ( 7) 数① 统兵 数. 万( 数词 , 几 )② 蒙冲斗舰乃以千 数 . ( 动词 , 计算 ) ( 8) 烈① 兼仗父兄之 烈 . ( 名词 , 功业 )② 火 烈 . 风猛( 形容词 , 大 ) ( 9) 事① 不足与图大 事 . ( 名词 , 事业 )② 去亲戚而 事. 君者( 动词 , 侍奉 , 为 „„ 服务 )③ 事. 急而不断( 名词 , 事情、事物 ) ( 10) 计① 备用肃 计 . ( 名词 , 计策、谋略 )② 窃 计 . 欲亡赵走燕( 动词 , 考虑、谋划 )③ 愿早用大 计. , 莫用众人之议也( 名词 , 计谋、计划 )④ 今为君 计 . ,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动词 , 考虑 )⑤ 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 . 议之( 动词 , 商量 )⑥ 可 计 . 日而待也( 动词 , 计算 ) ( 11) 难① 今操芟夷大 难 . ( 名词 , 灾难、患难 )② 五万兵 难 . 卒合( 副词 , 难以 ) ( 12) 略① 略. 已平矣( 副词 , 大致 )② 助画方 略 . ( 名词 , 策略 ) ( 13) 资① 多载 资. 粮( 名词 , 物资 )② 此帝王之 资. 也( 名词 , 凭借 , 资本 ) ( 14) 能① 表恶其 能 . ( 名词 , 才能 )② 今将军诚 能. 命猛将统兵数万( 助动词 , 能够 ) ( 15) 当① 非刘豫州莫可以 当 . 曹操者( 动词 , 抵挡 )② 当. 横行天下( 助动词 , 应当 )③ 操 当 . 以肃还付乡党( 助动词 , 会 ) ( 16) 方① 助画 方. 略( 名词 , 方法 , 计谋 )② 方. 与将军会猎于吴( 将要 )③ 操军 方. 连船舰( 正 )④ 挟天子以征四 方. ( 名词 , 地区 ) ( 17) 并① 行将为人所 并 . ( 动词 , 吞并 )② 将兵与备 并. 力逆操( 合 ) 文言实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事 ① 兵精粮多,足以立 事 . ② 北面而 事 . 之 ③ 事 . 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卒 ① 夫以疲病之 卒. 御狐疑之众 ② 初,鲁肃闻刘表 卒. ③ 五万兵难 卒 . 合 3.资 ① 此帝王之 资 . 也 ② 多载 资 . 粮 ③ 资 . 之币帛 4.治 ① 同心一意,共 治 . 曹操 ② 刘表 治 . 水军 ③ 今 治 . 水军八十万众 ④ 治 . 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将 ① 诚能命猛 将 . 统兵数万 ② 彼所 将 . 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 将 . ④ 宫使驱 将 . 惜不得 6.当 ① 非刘豫州莫可以 当. 曹操者 ② 操 当 . 以肃还付乡党 ③ 螳臂 当 . 车 7.方 ① 地 方 . 数千里 ② 方 . 与将军会猎于吴 ③ 助画 方 . 略 ④ 操军 方 . 连船舰 【答案】 1. ①名词,事业 ②动词,侍奉 ③名词,事情 2. ①名词,士兵 ②动词,死亡 ③副词,通“猝”,突然,仓猝 3. ①名词,凭借,依托 ②名词,物资 ③动词,资助 4. ①动词,对付 ②动词,训练 ③动词,部署 ④形容词,太平的 5.① 名词,将领 ②动词,率领 ③动词,搀扶 ④助词,无实义 6. ①动词,抵挡 ②副词, 会 ③动词,阻挡 7. ①名词, 方圆 ②副词,将要 ③名词,方法,计策 ④副词,正 文言实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文言实词 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非刘豫州 莫 . 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 莫 . 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今为君 计 . (考虑 ) 备用肃 计 . ,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彼所 将 . 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曹操自江陵 将 . 顺江东下(将要) D.鲁肃闻刘表 卒. (死) 夫以疲病之 卒 . 御狐疑之众(士兵) 【解析】 莫:不定代词,没有人。 【答案】 A 2. 选出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①孙讨虏 聪明 . . 仁惠 ( 有智慧 ) ②鼎足之 形成 . . 矣 ( 经发展而成为 ) ③当 横行 . . 天下 ( 纵横驰骋 ) ④此天以卿二人 赞 . 孤也 ( 赞赏 ) ⑤操军不利,引 次 . 江北 ( 驻扎 ) ⑥权起 更衣 . . ( 上厕所 ) ⑦致 殷 . 勤 . 之意 ( 热情周到 ) ⑧ 江表 . . 英豪咸归附之 ( 长江以南,指江南 ) A.③⑤⑥⑧ B.①③⑤⑦ C.②⑤⑥⑧ D.③④⑦⑧ 【解析】 ① 聪明:人慧巧,富智力。 ② 形成:形,指形势,局面;成,即形成。 ④ 赞:辅助,协助。 ⑦ 殷勤:恳切慰问。 【答案】 A 文言虚词 理解记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 1) 为① 今 为 . 君计 ( 介词 , 替 )② 为. 操后患( 动词 , 是 )③ 安能复 为 . 之下乎( 动词 , 处在 )④ 羸兵 为. 人马所蹈藉( 介词 , 被 ) ( 2) 乃① 若事之不济 , 此 乃 . 天也( 动词 , 是 )② 蒙冲斗舰 乃. 以千数( 副词 , 甚至 , 乃至 )③ 骑 乃 . 得过( 副词 , 才 )④ 乃. 罢会( 连词 , 于是 ) ( 3) 于① 方与将军会猎 于. 吴( 介词 , 在 )② 莫若遗腹心自结 于. 东( 介词 , 跟 )③ 请奉命求救 于 . 孙将军( 介词 , 向 )④ 言 于 . 孙权曰( 介词 , 对 ) ( 4) 其① 如 其 . 克谐 , 天下可定也( 代词 , 代前面所说之事 )② 今操得荆州 , 奄有 其. 地( 指示代词 , 那里 , 代荆州之地 )③ 表恶 其. 能而不能用也( 代词 , 代刘 备 )④ 并慰劳 其 . 军中用事者( 代词 , 代刘表 )⑤ 其. 实汉贼也( 代词 , 代曹操 )⑥ 失 其 . 所与 , 不知( 代词 , 代自己 ) ( 5) 而① 若据 而. 有之( 连词 , 表承接 , 占据并拥有 )② 表恶其能 而. 不能用也( 连词 , 表因果 )③ 备必喜 而 . 从命( 连词 , 表修饰 )④ 事急 而. 不断( 连词 , 表转折 , 却 ) ( 6) 以① 权 以 . 示群下( 介词 , 把 )② 蒙冲斗舰 以. 千数( 介词 , 用 )③ 挟天子 以 . 征四方( 连词 , 表目的 , 来 )④ 宜别图之 , 以 . 济大事( 连词 , 表目的 , 来 )⑤ 余船 以. 次俱进( 介词 , 按照 )⑥ 动 以 . 朝廷为辞( 介词 , 拿 ) 文言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 乃 ①若事之不济,此 乃. 天也 ② 乃 . 罢会 ③骑 乃 . 得过 ④蒙冲斗舰 乃 . 以千数 2. 以 ①此天 以 . 君授孤也 ②余船 以 . 次俱进 ③将军 以 . 神武雄才 ④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以 . 济大事 3. 于 ①鲁肃闻刘表卒,言 于 . 孙权曰 ②寄寓 于 . 表 ③请奉命求救 于. 孙将军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 . 人 ⑤青,取之 于 . 蓝,而青 于. 蓝 4. 及 ①今战士还者 及. 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②延 及 . 岸上营落 ③ 及 . 扑入手,已股落腹裂 5. 为: ①今为君计 ②为操后患 ③安能复为之下 ④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答案】 1. ①动词,是 ②连词,于是 ③副词,才 ④ 副词,乃至,甚至 2. ①介词,把 ②介词,按照 ③介词,凭借 ④连词,表目的 3. ①介词,对 ②介词,在 ③介词,向 ④介词,被动 ⑤介词,从;介词,比 4. ①连词,和 ②介词,表涉及,相当于“到” ③介词,到„„时候 5. ①介词,替 ②动词,是 ③动词,处在 ④介词,被 文言虚词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 乃 ” 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②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 ③ 乃罢会(于是) ④ 骑乃得过(于是) ⑤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 乃五(仅,只)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解析】 ② 乃:乃至,甚至; ④ 乃:才。 【答案】 A 2. 下列各句中的 “ 为 ” 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 ②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作为) ③ 冰,水为之(结成) ④ 何辞为(原因) ⑤ 不为尧存(为了)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解析】 ④ 语气词,呢; ⑤ 连词,因为。 【答案】 D 文言句式 掌握下列 文言句式。 ( 1) 刘备天下枭雄 ( 判断句 ) 译文: 刘 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 ( 2)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判断句 ) 译文: 况且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