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参考教案内容摘要:
∴△ ADP≌△ ADC. ∴∠ P=∠ ACD. 又∵ DE∥ AP, ∴∠ 4=∠ P. EDCABP ∴∠ 4=∠ ACD. ∴ DE=EC. 同理可证: AE=DE. ∴ AE=CE. 板书设计 167。 12. 3. 1 等腰三角形(一)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一、选 择题 1.如果△ 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某一条边上的高。 B.某一条边 上的中线 C.平分一角和 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 100176。 ,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176。 B. 20176。 C. 80176。 和 20176。 D. 80176。 或 50176。 答案: 1. C 2. C 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 2cm,并且它的周长为 16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cm,则其腰长为( x+2) cm,根据题意,得 2( x+2) +x=16. 解得 x=4.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4cm、 6cm 和 6cm. 167。 12. 3. 1 等腰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来源 :Z* x x * k .Co m]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等腰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呢。 [生甲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生乙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师 ]同学们回答 得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能说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Ⅱ.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并讨论: 思考:如图,位于在海上 A、 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 O 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 A=∠ 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 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A B0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生甲 ]应该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 因为两艘救生船的速度相同,同时出发, 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应该相同,也就是 OA=OB,所以两船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 [生乙 ]我认为能同时赶到 O 点的位置很重要,也就是∠ A 如果不等于∠ B, 那么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就不一定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 [师 ]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来源 :Z_ x x _ k .Co m] [生丙 ]我想它们所对的边应该相等. [师 ]为什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呢。 同学们思考一下,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 [生丁 ]我是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的. (投影仪演示了同学证明过程) [例 1]已知:在△ ABC 中,∠ B=∠ C(如 图). 求证: AB=AC. 证明:作∠ BAC 的平分线 AD. 在△ BAD 和△ CAD 中 21D CAB 1 2,BCAD AD ∴△ BAD≌△ CAD( AAS). ∴ AB=AC. [师。等腰三角形参考教案
相关推荐
“板、等、往”三个生字。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知道鲁班是怎么发明橹板的。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 抓住描写鲁班的关键词句,品读、评议,理解课文,认读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班爱观察、善于思考、敢创造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朗读课文,读流句子。 对策: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 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 “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 西方的报刊谴责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 ——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的论述) 生: 自主阅读并自 由发言。 师: 三张图片分别说明了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烧、杀、抢的情况,导致 人民“丧失基本生存权,国家财富被掠夺”。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列强是怎样践踏中国主权的。 (多媒体显示:
节奏。 【 ppt 出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 /万 击 /出深山,烈火 /焚烧 /若等闲。 粉骨 /碎身 /全 不怕,要留 /清白 /在人间。 指名请生朗读古诗 集体读古诗。 【过渡】 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三、 精读古诗 ( ppt 出示第一、二句诗)从这两句话中,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 ( 1) 石灰石是经过
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兵,现在还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呢。 小兵(走到任 一学生身边),你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这些汽车呢。 被它迷住了是吧。 那你能不能带着 这一份感受,再来读一读呢。 好一个目不转睛呀。 小兵,为什么你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汽车呢。 读吧。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⑹ 从你们的眼神里,从你们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了小兵对小汽车的喜爱,小兵,这么精致的小汽车你想买吗。 你想买吗。 你呢。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