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5-8单元)第17-32课内容摘要:

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 课下写一写。 课 文如果往下继续发展, 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今天我的表现:我知道了 ,会。 总体表现(棒极了 非常棒 棒) 23《三个儿子》 导 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会用 “ 既„„又„„ ” 说话和"一个(只)"连续写话。 学习重难点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一、预习学案 ,读熟课文,读准字 音,画出的文中生字、好词。 ,相互检查、订正。 ,读准下列词语。 拎着 嗓子 水桶 胳膊 沉甸甸 晃荡。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二 、导学案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 为什么夸奖。 怎样夸奖的呢。 请你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三个儿子 ,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 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只 看到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二) 初读课文,学习 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你觉得哪个词语容易读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小老师检测学习情况。 ( 三 ) 、自由诵读课文 四人一组, 分角色 练习,再表演朗读评议。 ( 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 找出描写三个儿子的句子,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儿子为什么这样做。 第一个儿子会 _________ ____,不会 ____ ___ ___。 第二个儿子会 ,不会。 第三个儿子会 ,不会。 2. 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桶呢。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五)、课堂检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翻)着跟头 ( )着水桶 ( )着远处 ( )着歌( )着舞 ( )着琴 我会填 我们的 教室 既干净又。 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 既 又。 (六 )、 课后作业 , 老爷爷 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今天我的表现:我认识了 个生字,能 朗读课文。 总体表现(棒极了 非常棒 棒) 23《三个儿子》 导 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读。 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一、 检查复习 复习生字、词语。 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 吗。 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二、 新课探究 自 读课文 并 思考: 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 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想像妈妈在夸 奖 你 时 的情形和 语气,并 有感情地 朗读。 小组内 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完成下列表格 妈妈介绍的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的具体表现 1. 1. 2. 2. 3. 3. 4. 明明是三个儿子, 老爷爷 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你最喜欢谁。 为 什么。 三、 拓展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 四、课堂检测。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像。 2.请在正确的答案前打上“√”。 ( 1)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儿子是: A.翻着跟头的孩子。 B.唱着歌的孩子。 C.接过妈妈手里水桶的孩子。 ( 2)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 A.另两个儿子到别处去玩了。 B.老爷爷 没看到另外两个儿子。 C.另外两个儿子没有帮助妈妈,他们不懂得关心妈妈,不是妈妈的好孩子。 五、实践 ,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资料 ,并讲给你的同桌。 爱心卡片 ,同学们下课以后 ,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今天我的表现:我知道了 ,会。 总体表现(棒极了 非常棒 棒)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课 型:新 授 课 时: 主备人 : 使用者: 上课时间: 2020 年 月 日 学 案 教 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查字典) 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课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一 、 学习目标: 会认“具、柜”等 11 个生字。 学习关爱父母的好品质。 二、 课时: 2 节 三、教学过程 自学反馈; 交流质疑; 分组展示; 反复读,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和售货员阿姨各是怎样的人。 把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简要概括段意。 抓住重点,品词品句。 (读、讲) 赏析本课好在哪里。 (议) 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写结合。 这篇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接着写下去。 学后检测。 四、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玲玲的画 学习目标: “玲、祥”等 8 个生字,会写“叭、玲”等 9 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难 点: 、写字。 2.感情课文的中心思想。 一、课前预习 ,圈出生字,画出生词,并给课文标自然段。 ,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我会认”的生字标上拼音并组一个词语。 (找出 5个好词, 2句佳句) 好词:。 佳句: ○ 1。 ○ 2。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展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端详 脑筋 收拾 满意 参加 喇叭 催眠 懒洋洋 满意地端详 满意地笑了 仔细地看 高兴地说 懒洋洋地趴 3.我会认。 ( 1)借助文中彩图中的拼音认读生字。 ( 2)组长抽查。 ( 3)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的生字、生词。 ( 4)交流识字方法。 4.我 会写。 ( 1)仔细观察生字。 (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3)教师范写,指导。 ( 4)学生书写生字。 三、导学流程 (一)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你说一说。 ( 1)组内说一说。 ( 2)组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2.文中有几次对话。 请你找一找,用“ ”画出来,读一读。 ( 1)第一次对话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结合第 1自然段讲) ( 2)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 1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 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 2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讲、读、评,再读体会) 3.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组内说一说,代表在班上汇报) 4.出示课文第 9自然段。 (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5.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抄下来,读一读。 6.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说几句心里话好吗。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7.读课文泡泡里面的话,说一说你遇到的类似的事。 8.学了课文,你知道课文的中心句在哪一段吗。 画出来并读一读。 9.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 1.回到家里,请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者自己通过阅读书刊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2.看拼音,写 词语。 nǎojīn l243。 u tī zāo gāo kěn d236。 ng ( ) ( ) ( ) ( ) 3.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