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内容摘要:

,因感动而行动。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更会带来很多快乐。 情感体验目标: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 技巧。 活动准备: 录音 :盲人与灯笼的故事 . 歌曲 盲人闯关游戏布置 . 【活动过程】 一、暖心活动 游戏:盲人添鼻 1.先在黑板上画出数个脸,每组先派出一名同学,在距离脸一定距离的地方看准位置后,蒙上眼睛,原地转动三圈,然后拿上粉笔给脸上添鼻子。 2.同组同学自愿上去帮助。 帮助者只能用语言提示,而不得动手。 3.请同学谈游戏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与感受。 4.揭示课题 二、情感共享 1.小组交流生活中帮助别人或受人帮助得到快乐的故事。 2.指名学生全班交流他们的故事。 三.活动体验 1.全 体学生分组扮演残疾人,完成相应的任务。 学生扮演时,要最大限度地逼真。 A.聋人询问道路; B.盲人过马路送信; C.哑巴与人交流; D.肢残者搬运物体。 2.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后必须仍然保持这样的状态。 四、非常互动:学生保持着上次游戏的状态,进入了情景中 12 出示情景 :( 1)下雨了 ,肢残者没有雨伞。 ( 2)盲人组迷路了。 ( 3)聋哑人要随着节奏唱歌或跳舞; 同学交流 :我会怎么做。 心情会怎样。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画龙点睛 1.《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志中讲述盲人与灯的故事 2.请各组同学谈扮演残疾人的感 受和希望。 3.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歌词,并合唱。 4.小结:让我们记住盲人说的话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其实在帮助别人的时候 ,快乐就是最大的回报。 【补充资料】 盲人与灯的故事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 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 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 是 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 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 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 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 你的心地多好呀。 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 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 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 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 \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 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到道: 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生活禅理: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13 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 主题一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课题 1: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 知道新中国的成立 “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 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 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毛泽东主席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 „一穷二白 ‟。 什么是 „一穷二白 ‟呢。 „一穷 ‟指什么。 „二白 ‟指什么。 朗读教科书第 37 页老师的讲述。 交流与讨论。 请学生阅 读 37页关于 “洋货 ”的插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讨论与思考。 “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 “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 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 14 教师总结:这些带 “洋 ”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 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 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 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课时我们通过那么多带 „洋 ‟ 字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穷困。 那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 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么程度。 ” 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8~39 页课文,并且讨论交流感受。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采访的收获。 “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童年时期正生长于那个年代,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进行采访,他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 经历的。 向同学进行介绍和交流。 ” 3.自由讨论。 “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 „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 穷则思变 ……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 ”请学生就这段话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通过讨论明确:这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起步中,在建设祖国的各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新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 4、教 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简单概括,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5、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根据下一课的内容,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他们的同龄人。 15 课题2: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语文课文年《我的战友邱少云》。 鼓励学生继续采访前辈。 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解放前夕的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 对于全国解放就好象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敞亮了一样。 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们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看小文的邻居赵爷爷展示的图片吧。 ” 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并且讨论教科书上的第5、6、7三幅图的意思。 通过讨论或由教师讲述明确: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 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病、瘟疫传播的途径,减少疾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当时的条件,人民政府逐步推行了对少年儿童预防天花、肺结核、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大脑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城市里,开展了镇压恶霸和恶棍、打击流氓地痞、整顿社会治安的运动,使新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军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全国。 而且人民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兴办学校,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学校学习。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了识字活动 ,对成人进行扫盲教育。 16 1、 全班交流。 教科书第41页 “调查 ”的要求, “你的爷爷、奶奶在刚解放的时候有多大呢。 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他们是不是也有和赵爷爷一样的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鼓励学生将采访中了解到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 由于学生所得到的都是很具体的各案,所以很生动、很吸引人。 但由于情况复杂,应当以自愿为分享交流的前提,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关,对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甄别,纠正错误。 2、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 导入。 “刚一解放,人民政府 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经过这场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真正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 2、 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42~43页课文,并且讨论。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什么重大一义。 ”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在刚解放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土改运动呢。 那时侯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听说了什么。 他们有什么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新中国农村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交流。 ” 3、 朗 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标识。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4、 教师总结。 17 第三课时 1、 导入。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正在忙着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 2、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科书第44页课文。 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教师提问: “知道 „抗美援朝 ‟吗。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 讲授与思考。 教师讲述: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民组成了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经过三年的浴血战斗,终于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无所畏惧,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诗篇。 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战斗英雄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无谓的民族气概,志愿军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 ‟。 ” “志愿军和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保卫自己的 祖国,愿意付出一切。 4、阅读与交流。 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奶奶讲的故事,把自己采访所得,分享交流。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有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呢。 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他们有什么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5、 教师总结。 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布置家庭作业。 6、家庭作业:让学生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上甘岭》《 课题3:新国家 新气象 教学目标: 1、 知道全国人民从艰难中起步,豪迈地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朝气 蓬勃的新中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8 2、了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歌唱祖国》 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在奋勇战斗;祖国后方,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中起步,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 2、阅读与讲授。 学生阅读教 科书第46~47页课文。 (教师讲述课文46~47页的内容。 ) 3、交流与分享。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有没有过这段经历呢。 那时候 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听说了什么。 他们有什么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 请学生自愿发言,将自己在采访中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 4、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讨论概括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5、 家庭作业:调查新中国建国10周年时我国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主题二 劳动者的荣耀 课题1、为祖国争气的铁人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石油工人的优秀代 表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19 2、 学习中国工人阶梯的骨气、志气和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3、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2、阅读与讲述。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课文。 3、教师讲述第48页课文的内容。 4、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9页资料《 “铁人 ”的由来》,再自由 发言展开讨论:为什么王进喜被称作 “铁人 ”。 “中国人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困难吗。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都三斗。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 ”王进喜的这些豪言壮 语说明了什么。 5、 阅读与思考。 朗读教科书第49页老师的话。 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理解 “ 王进喜不仅是大庆 的象征,更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